[实用新型]一种圆形棒材矫正检测的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6459.3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6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向代忠;梁先勇;胥筱康;马光宪;陈世平;程国庆;汪义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05 | 分类号: | B21D3/05;G01B21/20;G01B5/2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41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矫正 检测 驱动 装置 | ||
1.一种圆形棒材矫正检测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平台(1)、升降平台(2),以及驱动机构(3),
所述移动平台(1)滚动配合在矫正机的机架轨道上,且由步进电机(4)驱动沿矫正机的机架轨道的长度方向动作,
所述升降平台(2)沿高度方向滑动配合在移动平台(1)上,且由伸缩缸(5)驱动上升或下降,
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主动旋转滚子(6)、从动旋转滚子(7)、驱动马达(8),所述主动旋转滚子(6)、从动旋转滚子(7)位于同一高度上,可转动的设置在升降平台(2)上,且具有间隔距离,主动旋转滚子(6)、从动旋转滚子(7)的轴所在直线与矫正机机架轨道的延伸方向呈平行排列,所述驱动马达(8)安装在升降平台(2)上,驱动主动旋转滚子(6)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棒材矫正检测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1)包括移动平台本体(11)、浮动滚轮(12)、齿轮齿条机构(13),
所述浮动滚轮(12)的数量为四个,呈2*2矩阵分布在移动平台本体(11)的底面,位于同列上的浮动滚轮与矫正机的机架轨道相对应,所述浮动滚轮(12)包括安装座(121),以及转动配合在安装座(121)上的滚轮体(122),所述移动平台本体(11)的底面设有装配孔(111),所述浮动滚轮(12)的安装座(121)间隙配合在装配孔(111)中,且装配孔(111)和安装座(121)的轴向间隙之间设置碟簧(123),所述齿轮齿条机构(13)包括第一齿轮(131)、第二齿轮(132),以及设置在矫正机机架两侧的齿条,齿条沿机架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齿轮(131)、第二齿轮(132)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移动平台(1),所述第一齿轮(131)、第二齿轮(132)分别与矫正机机架上对应的齿条啮合,由步进电机(4)驱动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形棒材矫正检测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21)的上端设有定位凸起(1211),所述装配孔(111)为阶梯孔,安装座(121)的定位凸起(1211)与阶梯孔的小径段间隙配合,安装座(121)的下部与阶梯孔的大径段间隙配合,所述碟簧(123)套设在安装座的定位凸起(1211)上,位于安装座(121)的上端和阶梯孔的孔肩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形棒材矫正检测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体(122)的圆周面上设有与机架轨道适应的定位环槽(12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形棒材矫正检测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31)与第一锥齿轮组(9)的输入锥齿轮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32)与第二锥齿轮组(10)的输出锥齿轮周向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组(9)的输出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组(10)的输入锥齿轮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步进电机(4)的输出轴与第一锥齿轮组(9)的输入锥齿轮周向固定,驱动第一齿轮(131)、第二齿轮(132)同步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形棒材矫正检测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1)与矫正机机架之间的高度距离小于碟簧(123)的最大压缩行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棒材矫正检测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缸(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升降平台(2)的两侧,各伸缩缸(5)的缸体与移动平台(1)固定连接,各伸缩缸(5)的活塞杆与升降平台(2)固定,驱动升降平台(2)上升或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64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氟化工加工的除尘装置
- 下一篇:用于环保型船舶过洞方法的电动拖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