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路结构及涡旋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6762.1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9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胡余生;魏会军;单彩侠;方琪;赵豪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3/02 | 分类号: | F04C23/02;F04C18/02;F04C29/02;F04C27/00;F04C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孙长江;梁永芳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路 结构 涡旋 压缩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路结构及涡旋压缩机,包括:动涡旋盘、支架结构,动涡旋盘与支架结构之间设有背压腔;电机组件,电机组件所在腔室内设有储油区;支架结构上设有第一引油通道,第一引油通道连通储油区与背压腔,第一引油通道用于将储油区内的油液引入背压腔。本实用新型的油路结构及涡旋压缩机,动静涡盘及轴承件均可实现油膜润滑,降低摩擦功耗,提高压缩机可靠性;引油通道结构简单,无需高低压节流,不存在高低压泄漏的风险。油路通道与气路相对分离,能够降低压缩机排油率,提高系统换热效果;形成循环油路,能更好的促进压缩机内润滑油的循环利用,简化零件加工及设计,工艺简单,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路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电动涡旋压缩机,通常是卧式结构,即压缩机内电机、轴系及泵体均是横向安装。相对常规立式,卧式压缩机的缺点是压缩机内部无稳定的润滑油油池。冷冻油的循环利用及轴承的润滑难度大。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油路结构,动盘1’、静盘2’、支架3’上分别开设引油通道结构4’,将背压腔5’与排气高压油区6’相互连通,随动盘1’运转一周,引油通道结构4’导通一次,间歇将高压油引到背压腔5’润滑轴承。上述方案中利用压差,将高压油引到背压腔,润滑支架3’和动盘1’上的轴承。
但是这种方案一方面需要在高压区存储一定量的润滑油,会造成压缩机排油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高压油区内泵体磨损产生的杂质会通过引油通道结构4’进入背压腔5’,杂质还可能堵塞引油通道,影响支架3’、动盘1’等的润滑,发生异常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油路结构导致压缩机排油率大,杂质进入造成轴承损坏,从而提供一种油路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路结构,包括:
动涡旋盘、支架结构,动涡旋盘与支架结构之间设有背压腔;
电机组件,电机组件所在腔室内设有储油区;
支架结构上设有第一引油通道,第一引油通道连通储油区与背压腔,第一引油通道用于将储油区内的油液引入背压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油路结构还包括曲轴件,曲轴件与动涡旋盘转动连接,曲轴件与动涡旋盘连接处设有动盘轴承,动盘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承室内,第一轴承室与背压腔相通,背压腔内的油液能够对动盘轴承进行润滑。
优选地,第一引油通道沿支架结构的径向开设。
优选地,第一引油通道包括吸油管,吸油管连接在第一引油通道的处于储油区的端口上,吸油管延伸至储油区的底层油液。
优选地,油路结构还包括曲轴件,曲轴件与支架结构转动连接,曲轴件与支架结构连接处设有支架轴承,支架轴承安装在第二轴承室内,第二轴承室与背压腔相通,背压腔内的油液能够对支架轴承进行润滑。
优选地,支架结构上开设有第二引油通道,第二引油通道连通第二轴承室与背压腔。
优选地,第二引油通道沿支架结构的轴向开设。
优选地,曲轴件的另一端连接至压缩机的底壳件,底壳件上设有第三轴承室,第三轴承室内安装有底壳轴承,曲轴件内设有偏心孔,偏心孔连通背压腔与第三轴承室,背压腔内的油液可通过偏心孔进入第三轴承室,对底壳轴承进行润滑。
优选地,偏心孔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导油片。
优选地,在偏心孔的靠近背压腔的一端设置导油片,和/或,在偏心孔的靠近第三轴承室的一端设置导油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6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