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造板纤维干燥尾气处理含污废水的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71469.X | 申请日: | 2019-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7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周培国;张东辉;袁文锐;代宗标;茹鑫;朱南峰;陈秀兰;史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D47/06;B01D53/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板 纤维 干燥 尾气 处理 废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造板纤维干燥尾气处理含污废水的处理装置。装置包括换热冷凝器、喷淋洗涤塔、提升泵、过滤器、气浮池、水解池、缺氧池、膜生物反应器池;喷淋洗涤塔上端输出口和换热冷凝器的输入口连接,喷淋洗涤塔的下端输出口经过滤器连接到循环水池,循环水池的一端输出口经提升泵输入到喷淋洗涤塔的上端输入口,循环水池的另一端输出口依次经气浮池、水解池、缺氧池后输入到膜生物反应器池,膜生物反应器池的输出口分别连接到循环水池和缺氧池的输入口。本实用新型针对人造板生产过程中尾气净化废水污染难点,设置了在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及循环水排放旁路处理系统,可用于解决悬浮物累积和排放水中甲醛和有机物累积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人造板纤维干燥尾气处理含污废水的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污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人造板纤维干燥尾气是将热磨施胶后的木质纤维用热风干燥后产生的尾气。由于其尾气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甲醛等物质会造成尾气超标,因为其气量大浓度低,一般的处理装置不适用,常用的处理装置是采用湿法喷淋,基本能保证尾气达标排放。但是在处理过程中大量木纤维、有机物等污染物进入喷淋水中,还有生物质锅炉产生的热烟气中通常含有大量粉尘、盐分等,也会一起进入喷淋水中。最终造成喷淋循环水的悬浮物、盐分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累积,严重影响了干燥尾气的处理效果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循环水中有机物浓度COD高达40000mg/L,甲醛为1000mg/L,氨氮为3000mg/L,TDS为40000-50000mg/L,硫酸根15000mg/L,属于新产生的难处理废水。由于循环水中盐分及其它有机物浓度较高,限制了该废水的处理工艺,反渗透膜法虽然能去除盐分,但是由于废水中TDS浓度较高,且其他杂质较多,超过了反渗透膜处理技术的范围,且废水中钙镁等硬度较高,造成膜结垢堵塞。另外,MVR技术通过蒸发浓缩废水,一方面蒸发冷凝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同样存在后续处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废水中钙镁及有机物,造成浓缩过程大量结垢和发粘,造成蒸发过程无法进行。且高浓度TDS限制了直接生化,即使使用芬顿等预处理措施后续由于高盐浓度也无法生化。高浓度硫酸根厌氧时产生硫化氢也容易造成微生物中毒。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了一种循环水的处理装置以便维持尾气处理的高效连续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对人造板生产过程中尾气净化废水污染处理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了一种人造板纤维干燥尾气处理含污废水处理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针对悬浮物积累的问题,开发在线循环水处理系统,采用悬浮物分离技术。将循环水中的大颗粒纤维得以去除,防止悬浮物堵塞喷淋塔中的喷淋头。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和水质参数检测,利用喷淋后尾气含有大量的饱和水分特点,通过换热冷凝器产生大量冷凝水,可将水分中携带的污染物去除,进一步减少了尾气中VOC等物质的排放,并利用冷凝水中不含盐分的特点,对循环水外排水进行分质处理后,与冷凝水合并混合,经物料平衡,使混合后废水盐分降低达到生化允许范围内,利用生化去除水中污染物,并部分回用补充蒸发的循环水。本实用新型,解决排放水中盐分、甲醛、有机物的累积问题,经系统水量平衡计算和水质检测分析,采用物化处理技术联合生物处理技术手段,提高净化效率,实现废气和废水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的目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造板纤维干燥尾气处理含污废水处理装置,它设置在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对悬浮物累积采用悬浮物分离技术,满足尾气净化循环水的要求。为了平衡循环水量与排放水量,采用循环水排放旁路处理系统,优选物化预处理与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尾气净化废水处理技术相比,可用于解决在处理过程中悬浮物累积及排放水中盐分、甲醛、有机物的累积问题,提高净化效率,实现了废气和废水排放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714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