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电池模块和使用二次电池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7502.7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5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盛长亮;张子格;薛庆瑞;李伟;李静;王鹏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136;H01M4/66;H01M10/0525;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王运佳;张向琨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及其 电极 构件 模块 使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电池模块和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电极构件包括集流体、活性物质层、转接片和电极引线。集流体包括绝缘基体、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设置于绝缘基体。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包括涂覆区和未涂覆区,涂覆区涂覆有活性物质层,未涂覆区未涂覆活性物质层,集流体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沿宽度方向的尺寸,且未涂覆区位于涂覆区沿长度方向的侧方。转接片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别连接于第一导电层的未涂覆区和第二导电层的未涂覆区,且第一导电件连接于第二导电件。电极引线连接于转接片,且电极引线沿宽度方向的一端超出未涂覆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电池模块和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近年来,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汽油价格问题,以及能量存储问题,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已经快速扩展到油电混动车辆、轮船以及能量存储系统等。
二次电池的电极构件通常包括集流体和涂覆在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层。为了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一些电极构件选择一种多层结构的集流体,例如,所述集流体包括绝缘基体和设置于绝缘基体两个表面的导电层,而活性物质层涂覆于导电层的表面。然而,两个导电层被绝缘基体隔开,所以两个导电层上的电流无法汇流,影响电极构件的过流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电池模块和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其能提高电极构件的过流能力和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构件,其包括集流体、活性物质层、转接片和电极引线。所述集流体包括绝缘基体、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基体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均包括涂覆区和未涂覆区,所述涂覆区涂覆有活性物质层,所述未涂覆区未涂覆活性物质层,所述集流体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沿宽度方向的尺寸,并且所述未涂覆区位于所述涂覆区沿长度方向的侧方。所述转接片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所述未涂覆区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所述未涂覆区,且第一导电件连接于第二导电件。所述电极引线连接于所述转接片,且所述电极引线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超出所述未涂覆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片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所述连接部围绕所述未涂覆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弯折设置,或者,所述连接部围绕所述未涂覆区沿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弯折设置。所述电极引线通过焊接、粘接以及铆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线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件,且所述电极引线沿所述长度方向不超出所述未涂覆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未涂覆区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未涂覆区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沿长度方向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所述未涂覆区为多个,且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多个未涂覆区包括第一未涂覆区和第二未涂覆区。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所述未涂覆区为多个,且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多个未涂覆区包括第三未涂覆区和第四未涂覆区;
所述转接片为多个,且多个转接片包括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7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