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小挤压机生产的大型铝合金型材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72890.5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7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松;杨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城徽铝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96 | 分类号: | E04B2/9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曾弦 |
地址: | 242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生产 大型 铝合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小挤压机生产的大型铝合金型材,该用小挤压机生产的大型铝合金型材,包括内框和外框,所述内框与外框之间通过组合机构连接,组合机构包括骨架结构、第一骨架槽、第二骨架槽、固定螺丝和插接结构,骨架结构包括钢管,内框的外侧设有第一骨架槽,外框的内侧设有第二骨架槽,第一骨架槽与第二骨架槽组合构成矩形腔体,钢管设于该矩形腔体中;组合机构包括第一翼板、第二翼板、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大型幕墙的铝合金装饰型材和装配式建筑的大型铝合金材料等不能一次性用小挤压机生产的问题;设计巧妙,结合平稳、防水性强、抗风压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合金型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小挤压机生产的大型铝合金型材。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较在现场施工作业的传统建筑模式来说,一种房屋集成化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模式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这类建筑方式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重视推广,我国之前将此法主要用在工业建筑中,如桥梁、厂房等修建,近年来逐渐在民用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中采用。
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起来,成为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方式。
装配式建筑和大型幕墙中大量使用到铝合金型材用于墙板等结构之间的拼接,由于建筑和大型幕墙的墙板尺寸较大,因此需要匹配的铝合金型材的横截面对角线尺寸较大,需要使用吨位较大的大型挤压机进行加工,对于加工的设备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用小型挤压机加工的用小挤压机生产的大型铝合金型材。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小挤压机生产的大型铝合金型材,包括内框和外框,所述内框与外框之间通过组合机构连接,组合机构包括骨架结构、第一骨架槽、第二骨架槽、固定螺丝和插接结构,骨架结构包括钢管,内框的外侧设有第一骨架槽,外框的内侧设有第二骨架槽,第一骨架槽与第二骨架槽组合构成矩形腔体,钢管设于该矩形腔体中;
组合机构包括第一翼板、第二翼板、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分别设于内框的外端两侧,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设于外框的内端,第一翼板的中部向远离第一骨架槽一侧弯折构成第一弯折部,第一翼板与内框之间构成螺丝槽,第一弯折部的端部向外侧弯折构成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靠近钢管的一侧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与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构成嵌槽;
第二翼板的外端向钢管一侧弯折构成第三弯折部,第三弯折部的端部向外侧弯折构成第四弯折部,第四弯折部远离钢管的一侧设有凸起部,该凸起部与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之间构成嵌槽;
第三翼板与外框连接的部位设有向远离钢管一侧凸出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与外框第三翼板之间构成嵌槽;
第四翼板靠近钢管的一侧设有凸出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与外框和第四翼板之间构成嵌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翼板的凸起部嵌入第三翼板的嵌槽内,第三翼板的凸起部嵌入第一翼板的嵌槽内,第二翼板的凸起部嵌入第四翼板的嵌槽内,第四翼板的凸起部嵌入第二翼板的嵌槽内。使他们通过凸起部和嵌槽实现楔合的配合,能够产生相互的作用力,使连接紧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螺丝槽内的第一翼板上设有螺孔,钢管上设有与该螺孔对应的螺孔,螺丝穿过第一翼板和钢管上的螺孔将二者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城徽铝铝业有限公司,未经宣城徽铝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28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铜圈内外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体颗粒分级磨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