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用离子风散热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86575.0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1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罗天成;王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A61L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沈闯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离子 散热 风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家用离子风散热风扇,包括:电源、升压电路和离子风发生装置;电源与升压电路电连接;升压电路与离子风发生装置电连接;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第一绝缘支架和第二绝缘支架;第一绝缘支架上设置有针状发射极阵列;第二绝缘支架上设置有接收极;针状发射极阵列接地。本实用新型在解决用户散热问题的同时,改善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是一种优质的家用离子风散热风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离子风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电流体流动(electrohydrodynamic flow)自从1709年被F.Hauksbee提出以来,这种因为电晕放电使空气电离引发的气体流动现象开始被世界各地学者所关注。经过300多年来无数学者的艰辛探索,其机理逐渐离被揭示,并且被广泛用于流动控制领域、强化传热领域、常温干燥领域和动力领域。
在强化传热领域,离子风强化散热技术相比传统的机械风扇散热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灵活、体积小、重量轻、无机械运动部件、噪音低、功率低等优点。而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离子风散热产品多用于对高端电子产品进行散热,并没有用于对人进行散热的离子风散热风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家用离子风散热风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用离子风散热风扇,使得在解决用户散热问题的同时,改善环境中的空气质量。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用离子风散热风扇,包括:电源、升压电路和离子风发生装置;
所述电源与所述升压电路电连接;
所述升压电路与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电连接;
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第一绝缘支架和第二绝缘支架;
所述第一绝缘支架上设置有针状发射极阵列;
所述第二绝缘支架上设置有接收极;
所述针状发射极阵列接地。
可选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高频振荡电路、变压器和三倍压整流电路;
所述高频振荡电路与所述变压器电连接;
所述变压器与所述三倍压整流电路电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为离子风散热风扇提供雾气的雾化器。
可选地,所述雾化器包括用于提供液体的水箱;
所述雾化器的喷雾口上设置有雾气输送管道;
所述雾气输送管道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雾气输送管道的管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雾气出口。
可选地,所述雾化器为网式雾化器。
可选地,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还包括绝缘外壳;
所述第一绝缘支架和所述第二绝缘支架由里到外依次平行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内。
可选地,所述针状发射极阵列由多个针状发射极组成。
可选地,所述针状发射极包括金属针和碗状绝缘导流结构;
所述金属针固定在所述碗状绝缘导流结构的中心位置。
可选地,所述接收极为网状接收极。
可选地,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865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像光检台
- 下一篇:一种船舶海水淡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