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54407.3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7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增强;刘嘉;郭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32;F16F9/34;F16K11/065;F16K27/04 |
代理公司: | 51250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沈成金 |
地址: | 03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汽车 连通 液压马达 液控换向阀 液压减震器 管路连通 减震装置 压力油 发电机组 能量回收技术 本实用新型 促进作用 回收利用 行驶过程 续航能力 工作腔 输出轴 输入轴 油口 消散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减震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能量回收技术领域,包括液压减震器、液控换向阀、液压马达和发电机组,所述液控换向阀上设置有P口、O口、A口和B口;所述P口通入压力油时P口与B口连通且O口与A口连通,所述O口通入压力油时P口与A口连通且O口与B口连通;所述P口和O口分别与液压减震器的两工作腔通过管路连通,所述A口和B口分别与所述液压马达的两个油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发电机组的输入轴固定连接。该减震装置,可在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回收利用振动消散的能源,对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且结构简单,获取容易,实施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能量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减震装置是安装在汽车的车架和车桥之间,用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消除车辆的振动和冲击,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平稳性,提高驾乘人员舒适度的装置。传统的液压减振器由活塞杆、活塞总成、伸张阀、压缩阀、浮动活塞、工作缸和气室等组成,其主要是利用减震器在伸缩过程中,液压油流过活塞总成内部的阻尼孔来消耗振动能量,从而达到消除车辆振动和冲击的目的。在该减震过程中,消耗的振动能量转变成热能,最终在空气中耗散,存在一定的能源浪费。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其主要由电池供应能源,目前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不足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若能在汽车行驶过程,回收利用上述振动消散的能源,对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有着促进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减震装置。其可在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回收利用振动消散的能源,对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且结构简单,获取容易,实施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减震装置,包括缸筒,所述缸筒内依次可滑动的设置有浮动活塞和活塞总成,所述活塞总成包括活塞杆、内部设有伸张阀与流通阀的活塞,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缸筒,所述浮动活塞和活塞将所述缸筒分隔成密闭气室、下工作腔和上工作腔,
还包括液控换向阀、液压马达和发电机组,所述液控换向阀上设置有P口、O口、A口和B口;所述P口通入压力油时P口与B口连通且O口与A口连通,所述O口通入压力油时P口与A口连通且O口与B口连通;
所述P口和O口分别与所述下工作腔和上工作腔通过管路连通,所述A口和B口分别与所述液压马达的两个油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发电机组的输入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P口和O口与所述液控换向阀连通的管路上均设置有可调的节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液控换向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中空的腔体,所述阀芯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所述阀体内开设有第一油道、Pa口、Pb口和Pc口,所述第一油道分别通过所述Pa口、Pb口和Pc口与所述腔体连通,并通过所述P口与外界连通;
所述阀体内开设有第二油道、Oa口和Ob口,所述第二油道分别通过所述Oa口和Ob口与所述腔体连通,并通过所述O口与外界连通;
所述阀芯包括阀杆,所述阀杆的杆身上依次固定套接有等径的阀板a、阀板b和阀板c,所述Pa口设置于所述阀板a远离所述阀板b的一侧,所述Oa口设置于所述阀板c远离所述阀板b的一侧,所述阀板a与所述Pb口相适配,所述阀板b与所述Ob口相适配,所述阀板c与所述Pc口相适配;
所述A口设置于所述阀板a和阀板b之间,所述B口设置于所述阀板b和阀板c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两端通过螺钉均固定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上加工有导向孔,所述阀杆的端部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阀杆与所述封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工业学院,未经太原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544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直结构移置倒置减震器
- 下一篇:一种减震型汽车阻尼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