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飞行器专用纳米电容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38095.7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8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H01M10/6551;H01M10/6562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地址: | 301707 天津市武清区豆张庄乡世***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飞行器 专用 纳米 电容 电池 结构 | ||
一种大型飞行器专用纳米电容电池结构,包括安装套、电池本体、以及可拆卸连接的上盖壳体和下壳盖体,安装套两侧为开口设置,安装套的侧壁上设有卡接块,安装套中设有电池本体;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呈镜像设置,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底端设有散热孔,散热孔两端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之间设有散热铜片,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卡接座,卡接座中设有活动板,活动板底端设有弹簧,上盖壳体的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卡口,下盖壳体的两端侧壁顶端设有卡扣,通过将装有电池本体的安装套放置在下盖壳体中,并将卡接块嵌入到的卡接座中,再将上盖壳体与下盖壳体进行对接,使得卡接块与卡接座实现柔性连接,防止电池因飞机的振动而导致电池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飞行器专用纳米电容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大型无人飞行器在飞行时大多是通过电池提供能量,而大型飞行器的电池功率相对较大,在长时间的飞行任务后,电池在高功率放电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电池本身发热发烫,并加速了电池的老化,缩短其使用寿命,而且严重时会引起电池起火爆炸。现有的大型飞行器的电池在散热方面没有做到很好的处理,无法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而且由于电池的长时间高功率放电,电池耗能速度较快,因此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往往需要更好多组电池,现有的飞行器电池结构相对复杂,在安装和拆卸电池时会耗费大量时间,并且由于飞行器飞行的姿态和方向改变会导致飞行器内部的发生振动,现有的飞行器电池与电池安装壳之间大多采用刚性连接,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飞行器的电池的变形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大型飞行器专用纳米电容电池结构。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型飞行器专用纳米电容电池结构,包括安装套、电池本体、以及可拆卸连接的上盖壳体和下壳盖体,所述安装套为中空结构,两侧为开口设置,且安装套的四周侧壁为镂空设置,所述安装套的两侧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两个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纵向设置在安装套的侧壁的两端,卡接块截面呈T型结构,安装套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软垫,且安装套中设置两块所述电池本体,且所述电池本体与安装套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呈镜像设置,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的底端侧壁上均排列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两端均对称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之间设置有散热铜片,所述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的两侧侧壁上均对称开设有两个卡接座,所述卡接座与安装套上的卡接块尺寸相适配,卡接座中水平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端连接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与连接座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的两端侧壁均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两端的安装口,其中所述上盖壳体的两端侧壁上均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位于所述安装口的两侧,所述下盖壳体的两端侧壁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卡口相适配的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安装口的两侧,通过将装有电池本体的安装套放置在下盖壳体中,并将安装套上的卡接块嵌入到下盖壳体上的卡接座中,再将上盖壳体与下盖壳体进行对接,并通过卡扣与卡口进行扣合,实现上盖壳体与下盖壳体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的两侧侧壁开设有散热口。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座底端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散热铜片顶端的水平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铜片均匀排列设置在每个散热孔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壳体两端侧壁的厚度尺寸小于下盖壳体两侧侧壁的厚度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铜片的数量为5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套对电池本体进行固定,再将安装套放置在在下盖壳体中,并将卡接块嵌入到卡接座中,再将上盖壳体与下盖壳体进行对接固定,实现上盖壳体和下盖壳体对安装套的固定,并且卡接座中的活动板通过弹簧与卡接座进行连接,使得卡接块的上下两端与卡接座实现柔性连接,防止飞机在飞行时,电池因飞机的振动而导致电池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380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