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腹腔镜的器官穿刺固定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1508048.8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49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葛海燕;李淑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朱逸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腹腔镜 器官 穿刺 固定 | ||
一种用于腹腔镜的器官穿刺固定针,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简化操作的技术问题。该固定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下端针尖部开设有朝向左上方向开放的嵌线沟槽,针体的上端径向扩张,形成柱状的针柄;所述针体上设有能上下滑动的锁杆,针柄内开设有竖直的杆孔,锁杆的上部以滑动配合方式插入针柄上的杆孔内;所述针柄的外壁设有能上下滑动的驱动滑块,驱动滑块的内端通过针柄上的过孔伸入针柄内的杆孔中,并与锁杆上部固接;所述针柄的下部套置有一个具有具有弹性的护垫,所述护垫呈环状,针柄从护垫的内环穿过,并且针柄与护垫为紧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针,适用于腹腔镜手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腹腔镜的器官穿刺固定针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实施腹腔镜手术时,经常需要将邻近手术部位的某个器官或者组织先行缝合固定,以免影响手术部位的显露和操作。比如针对女性直肠癌病人的腹腔镜手术,往往需要把子宫向腹壁方向抬举或者缝合固定在前腹壁,这样才能不影响直肠的显露和手术操作。
目前在腹腔镜手术中所采用的方法是从腹壁穿入一根尾部带有缝合线的长约8厘米左右的直针,该直针进入腹腔后,再穿刺需要悬吊的器官(或组织),然后再将直针从腹壁内侧向外穿透腹壁,在腹壁外拉紧缝线、打结,这样即可将需要悬吊的器官(或组织)固定在前腹壁。但是该方法需要用一根长约8厘米左右的直针在腹腔内反复来回穿刺,操作比较繁琐,手术时间较长,组织损伤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的用于腹腔镜的器官穿刺固定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腹腔镜的器官穿刺固定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形的针体;所述针体的下端形成有尖锐的针尖部,并且在针尖部开设有朝向左上方向开放的嵌线沟槽,针体的上端径向扩张,形成柱状的针柄;
所述针体上设有能上下滑动的锁杆,及用于导引锁杆上下滑动的导槽,所述针柄内开设有竖直的杆孔,锁杆的上部以滑动配合方式插入针柄上的杆孔内;
所述针柄的外壁设有能上下滑动的驱动滑块,并且在针柄上开设有竖直的长条形过孔,驱动滑块的内端通过针柄上的过孔伸入针柄内的杆孔中,并与锁杆上部固接;
所述锁杆向上滑动至上行止点时,锁杆的下端与嵌线沟槽的上侧槽沿齐平,锁杆向下滑动至下行止点时,锁杆的下端抵住嵌线沟槽的下侧槽沿;
所述针柄的下部套置有一个具有具有弹性的护垫,所述护垫呈环状,针柄从护垫的内环穿过,并且针柄与护垫为紧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腹腔镜的器官穿刺固定针,可以将医用缝合线卡入针尖部的嵌线沟槽,在腹腔内对针尖部实施牵引,再配合外部针柄的操作,可利用针体直接将目标器官或组织固定在所需要的位置,针柄下部的弹性护垫可以抵住腹腔外壁皮肤,起到支点作用,利于操作,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能缩短手术时间,而且也不需要来回的穿刺,能减少组织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腹腔镜的器官穿刺固定针中,嵌线沟槽处于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腹腔镜的器官穿刺固定针中,嵌线沟槽处于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的顿号均表示和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未经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5080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架构的双轨搬送平台
- 下一篇:加热不燃烧装置及其加热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