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液混合相清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46135.5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3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迁;侯建伟;权立振;朱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陈俊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清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液混合相清淤装置,包括设于抛光沉淀池内壁下部的环形管,环形管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竖直的介质管,介质管的顶端连通有水管与气管;水管与气管上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环形管沿圆周分别设有一组下喷孔与一组斜喷孔,下喷孔位于环形管底部,斜喷孔位于环形管内侧、并朝下倾斜;所述抛光沉淀池内还设有污水泵;介质管内混合气液混合流体,然后经过环形管的喷孔喷出,下喷孔使气液混合流体竖直向下、令淤泥被冲击松动,斜喷孔使气液混合流体向下倾斜、令淤泥被冲向污泥泵方向,便于污泥泵将淤泥抽出抛光沉淀池;本装置克服了人工清淤的弊端,自动清淤,清理效果好、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研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气液混合相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玻璃进行研磨时,沉淀池用于收集面研磨车间的废水,面研磨车间废水的主要成分为抛光粉,少量聚氨酯碎屑和微量玻璃粉。面研磨废水在沉淀池内沉淀后具有粘度大,容易结块的特点,难以清理。传统清理方法是定期组织人员下到沉淀池内人工清理。
这种做法具有以下所列缺点:
一、人员劳动强度大,一般要求人员穿上防护用品,到沉淀池底部使用锹、锨等将淤泥装入麻袋,因淤泥结块粘度大,人员劳动强度很大。
二、作业环境恶劣的缺点,因人员需传防护服下到沉淀池底部,在操作过程中人员难免粘到抛光粉,污染工作人员衣物,污染工作人员皮肤,经常操作容易导致皮肤病。因淤泥长期沉积后发酵,底部气味难闻,操作时需佩戴防毒面具。
三、存在安全隐患。清淤操作时人员穿防护服下到沉淀池底部,因淤泥长期沉积后发酵,气体中含有毒成分,长时间操作可能导致人员窒息。如淤泥深度超过人体高度可能导致人员陷入淤泥,危害操作人员安全。
四、污染车间作业环境,人工清淤后的抛光淤泥需要使用编织袋运出抛光车间,在搬运的过程中存在抛光液的渗漏现象,污染运输经过的路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混合相清淤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地自动对抛光沉淀池内的淤泥进行清理,舍弃人工清理方式,提高清淤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液混合相清淤装置,包括设于抛光沉淀池内壁下部的环形管,环形管的两侧分别连通有竖直的介质管,介质管的顶端连通有水管与气管;水管与气管上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环形管沿圆周分别设有一组下喷孔与一组斜喷孔,下喷孔位于环形管底部,斜喷孔位于环形管内侧、并朝下倾斜;所述抛光沉淀池内还设有污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斜喷孔向下呈45º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介质管内混合气液混合流体,然后经过环形管的喷孔喷出,下喷孔使气液混合流体竖直向下、令淤泥被冲击松动,斜喷孔使气液混合流体向下倾斜、令淤泥被冲向污泥泵方向,便于污泥泵将淤泥抽出抛光沉淀池;本装置克服了人工清淤的弊端,自动清淤,清理效果好、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忽略污水泵;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喷孔与斜喷孔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61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