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8273.0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9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冯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毕翔宇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涉及电池模组的技术领域,包括端板本体,端板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设置正极汇流排转接件的第一容置部和设置负极汇流排转接件的第二容置部。由于端板本体上预留了设置正负极汇流排转接件的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不需要在端板本体上额外的设置用于固定正负极汇流排的钣金零件,正极汇流排转接件直接设置在第一容置部内,负极汇流排转接件直接设置在第二容置部内,方便了将正负极汇流排转接件直接安装在模组端板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燃油车将逐步被新能源汽车代替,随之而来的是对动力电池要求也越加严格,长续航里程、低成本、高安全性已成为人们对动力电池的基本要求;电池模组作为动力电池最重要的组成部件,寿命长、装配性好的模组将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性能。
电池模组的壳体是电池模组的核心部件之一,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模组电芯的腔室;电池模组的壳体主要包括一对侧板、一对端板、底板和顶板,端板与侧板通过焊接、螺栓固定等方式连接。传统的模组设计一般采用铝合金型材搭建的框架结构作为端板,端板上需要额外的焊接钣金支撑件,通过钣金支撑件和正负极汇流排转接件配合,以将正负极汇流排转接件安装在端板上。
但是,现有的铝合金型材结构的端板不能单独直接和正负极汇流排转接件相配合,使用不方便,钣金支撑件也增加了制造成本。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模组端板不便于和汇流排转接件直接配合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组端板,包括:端板本体;
所述端板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设置正极汇流排转接件的第一容置部和用于设置负极汇流排转接件的第二容置部。
进一步的,所述端板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容置部和所述第二容置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向靠近电池模组电芯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和吊装件配合的第一吊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线束穿过的出线槽。
进一步的,所述端板本体还包括叠边结构;
所述叠边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部和所述第二容置部之间,且所述叠边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叠边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圆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模组端板还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所述第一立柱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二立柱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电池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均设置有第二吊装孔,所述第二吊装孔和第一吊装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端板本体设置为一体成型的金属钣金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模组端板。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82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停车制动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饲料加工生产用多功能储水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