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热管理装置、电池包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9308.2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7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凌和平;熊永;刁义伟;张勇;许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554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管理 装置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热管理装置、电池包及车辆,该电池包热管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单元、进口结构以及出口结构,所述循环单元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及汇流管,所述第一导热板内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导热板内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汇流管内设置有汇流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与所述汇流流道的入口相接;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入口端与所述汇流管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出口端与所述出口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流道的入口与所述汇流流道的出口相接。该电池包热管理装置通过同一结构实现了电池包的冷却和加热,具有结构简单、空间占用少、成本低及重量轻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热管理装置、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电池包内通常需要搭载冷却装置。另外,在低温条件下受电池低温充电技术所限,电池包通常需要搭载加热装置。为了使电池系统在安全适合的环境下高效运行,电池系统的冷却和加热装置成为整个电池包热管理技术的重要一环。
电池包的冷却方式有风冷、液冷及直冷等,电池包的加热方式有加热膜、PTC加热片及液体加热等方式。在现有电池包热管理技术中,通常会选取上述加热和冷却方式进行组合,换句话说加热和冷却被分为两种不同的装置布置在电池包中。
例如现有的一种热管理结构,冷却方式选用液冷,加热方式选用液冷板上贴加热膜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该热管理结构的缺点是要需要设计搭载两种不同的控制管理系统,增加了热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两种不同的系统结构占用电池包较多的空间,增加电池包的重量,这都会对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和成本造成负面影响。并且,加热和冷却可能会相互干扰,影响热管理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热管理结构,冷却和加热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占用电池包较多的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包热管理装置、电池包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热管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单元、用于向所述循环单元提供冷媒的进口结构以及用于将冷媒导出所述循环单元的出口结构,所述循环单元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及汇流管,所述第一导热板内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导热板内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汇流管内设置有汇流流道;
所述第一导热板的入口端与所述进口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板的出口端与所述汇流管连接,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与所述汇流流道的入口相接;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入口端与所述汇流管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出口端与所述出口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流道的入口与所述汇流流道的出口相接,所述第一流道、汇流流道及第二流道依次连通以构成单元循环流道。
可选地,所述循环单元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循环单元的单元循环流道等长,所述进口结构的入口到多个所述第一导热板的入口的流通长度均相等,所述出口结构的出口到多个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出口的流通长度均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板呈扁平状,所述第一导热板内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导热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隔离筋,所述第一流道被多个所述第一隔离筋分隔成沿所述第一导热板的宽度方向并排的多个第一子流道;
所述第二导热板呈扁平状,所述第二导热板内设置有沿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隔离筋,所述第二流道被多个所述第二隔离筋分隔成沿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宽度方向并排的多个第二子流道。
可选地,所述进口结构包括进口阀及进口分配管道,所述进口分配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进口阀的出口相接,所述进口分配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入口相接;
所述出口结构包括出口阀及出口分配管道,所述出口分配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出口阀的入口相接,所述出口分配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相接。
可选地,所述循环单元设置有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93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锁和基于智能锁的出租系统
- 下一篇:ONU发光检测电路及光通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