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86072.9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1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哲;徐余良;丁睿;陈志聪;林达浩;梁健华;陈正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00;F24F11/89;F04D29/42;F04D29/28;F04D27/00;F04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安志娇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道 结构 具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包括:风轮;风道本体,设于所述风轮的外侧,并与所述风轮之间形成风道;发热结构,适于对所述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控制装置,与所述发热结构电连接,适于在所述风轮转动时控制所述发热结构的启停。通过设置发热结构对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使得发热结构可以设置在风轮或者风道本体上,发热结构在风流经风道过程中对风加热,而不是将发热结构设置在外壳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处,防止了发热结构对风量的影响,同时不设置移动机构,发热结构不会移动,防止了装置重心的偏移,避免了装置倾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用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且对产品的实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一种能够兼顾出热风和出冷风两种功能的冷暖塔扇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的冷暖塔扇大部分是直接在外壳的进风口或出风口的格栅前面放置发热体,发热体通过发热体支架固定在外壳上,这样在冷风模式时,发热体的存在会影响出风量和出风速度;为了使得发热体不对出风量和出风速度产生影响,小部分冷暖塔扇使用了可移动式发热体机构,在冷风模式时将发热体移开,但是这样在发热体支架上增加了一个发热体的移动机构,一方面增加了风扇的体积,另一方面因为移动机构一般设置在塔扇的中部,但移动机构通常不规则,且发热体来回移动,会使得塔扇的重心发生改变,不在塔扇的中轴线上,进而在塔扇转动时会有倾倒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冷暖塔扇发热体的设置不能同时兼顾满足风量要求及防止塔扇存在倾倒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兼顾满足风量要求及防止装置存在倾倒的风道结构及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
一种风道结构,包括:
风轮;
风道本体,设于所述风轮的外侧,并与所述风轮之间形成风道;
发热结构,适于对所述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
控制装置,与所述发热结构电连接,适于在所述风轮转动时控制所述发热结构的启停。
所述发热结构设于所述风道本体上。
所述发热结构为发热膜,贴覆于所述风道本体上。
所述发热膜贴覆于所述风道本体靠近所述风轮的一侧。
所述发热结构由所述风道本体的顶部延伸至底部。
所述发热结构为所述风道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
所述风道本体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风道形成于所述蜗壳和所述风轮之间,以及所述蜗舌和所述风轮之间。
所述发热结构设于所述蜗壳上或为所述蜗壳的至少部分结构。
在出热风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发热结构工作;在出冷风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发热结构不工作。
一种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
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还包括外壳体,间隔设于所述风道本体外。
所述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为冷风扇或塔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60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车伸缩梯端部副梯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美式变电箱的基础底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