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复合汇流排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57250.5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6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潇龙;望璇睿;李小平;黎长发;何志远;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捷利(番禺)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1 | 分类号: | H01R12/51;H01M2/20;H01M2/2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抗震 功能 复合 汇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复合汇流排,包括:若干汇流排、电路板、连接于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若干连接件;围绕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处,设置有抗震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汇流排与连接件的围绕处设置抗震结构,在汇流排和电路板震动方向与震动幅度不一致时,对各个方向的力进行缓冲,以抵消连接件与电路板之间的作用力,而达到抗震的作用,由于振动力已被抵消,使得电路板与连接件之间能牢固连接,不会脱落,从根本上杜绝了连接件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失效的出现,还能提高复合汇流排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汇流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复合汇流排。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车厂对汽车成本的控制,动力电池辅助结构的集成化越来越高,市场逐步采用动力电池复合汇流排代替传统塑胶上盖和低压线束方案。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复合汇流排结构如图1所示,其存在着以下的缺点:由于电路板2宽度限制,连接件3一端A仅通过大约十分之一总面积与电路板2的连接,水平剪切力和垂直剥离力两种结合力比较小;而连接件3另一端B与汇流排1连接,水平剪切力和垂直剥离力两种结合力比较大。当汇流排1和电路板2震动方向与震动幅度不一致时,连接件3的A端和B两端在同一面上同时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力,由于B端的水平剪切力和垂直剥离力两种结合力比A端大很多,A端承受的拉力较大,从而使得连接件3与电路板的连接处(即焊盘处)成为了整个复合汇流排1中受力点最脆弱的地方,在大幅度震动或震动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导致连接件3的A端容易与电路板1的焊盘脱落,从而使连接件3与电路板2的电连接失效,进而整个复合汇流排电连接失效。而在实际行驶中,复合汇流排不仅只受到一个方向的力,其他空间方向的力也同样施加在复合母排,大大增加了电连接失效的概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复合汇流排,其能解决复合汇流排所受到的震动问题,从而避免了整个复合汇流排电连接失效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复合汇流排,包括:若干汇流排、电路板、连接于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若干连接件;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处的一侧,设置有抗震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震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处下方的长方形避让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方形避让孔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件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震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长方形避让孔一端的第一过渡孔,所述长方形避让孔与所述第一过渡孔连通,并延伸至所述连接处的一旁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第二过渡孔,其设置在所述连接处与所述第一过渡孔之间,所述第二过渡孔与所述第一过渡孔上下斜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过渡孔、所述第二过渡孔为直径相等的半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震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长方形避让孔另一端的第一撕裂孔,所述长方形避让孔与所述第一撕裂孔连通,并延伸至所述连接处的另一旁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撕裂孔,其与所述第一撕裂孔上下正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撕裂孔、所述第二撕裂孔的顶端设置有尖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焊盘,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焊盘通过激光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捷利(番禺)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安捷利(番禺)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57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油烟机导流板及吸油烟机
- 下一篇:一种多层烘干线风向控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