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缓释给药的气管切开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4089.3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8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徐睿;朱云;贾继娥;刘卫卫;李文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曹翠娟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缓释 气管 切开 套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缓释给药的气管切开套管,包括气体导管、给药导管和缓释给药泵,其中,所述给药导管套设于气体导管外,给药导管和气体导管间的管壁设置有若干给药孔,所述缓释给药泵包括缓释给药管、流量调节器、压力储药囊和三通阀,缓释给药管一端与压力储药囊连通,另一端与给药导管连通,所述给药导管上端设置有挡板,给药导管外侧设有气囊和充气管,所述气囊上侧设置有痰痂清理通道,所述痰痂清理通道由密封盖密封。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套管给药范围大,减少对患者的刺激作用,药效稳定可控,操作简单,消除患者的异物感和疼痛感,避免感染等病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缓释给药的气管切开套管。
背景技术
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生率位居恶性肿瘤第6位,包括喉癌、口腔癌等,这些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和治疗方式不尽相同,但一般均需行气管切开以保证术后呼吸通畅,防止误吸等。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须留置气管套管,气管套管为通畅气道、人工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了最佳条件,极大帮助了临床患者的救治。但会直接对患者气道产生机械性刺激,会引起患者术后即刻或长期的呛咳和不适感,造成患者手术部位血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气胸等不良后果,此外,痰痂堵塞套管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使在完善气道护理的情况下,不同病因患者的发生率也约为5.4%~20.4%。因此有必要改良现有的气切套管,提高留置气管切开套管的舒适性,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中国专利文献201610582753.7公开了一种带给药功能的气管套管,包括套管本体,沿套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给药内管,给药内管设于套管本体的内壁,给药内管两端分别位于套管本体的两端;给药内管的头部设有呈喇叭状的喷头;通过给药内管可以直接进行给药,药物直接作用在病人的气管中,起效快,节省治疗时间;喷头将液体药物喷出后,被套管本体输出的气流吹动,从而呈雾状扩散开来,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中国专利文献201620184530.0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可气管内给药的气管导管,包括主导管、充气囊、充气导管、套管和给药导管,充气囊设置于主导管上,充气导管与充气囊连通,主导管的一端至另一端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套管的一端至另一端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口,套管设置于主导管的内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重合且第一开口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开口的两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三开口,给药导管套设于套管的内部,给药导管的末端和给药导管的管壁朝向第三开口的位置均开设有给药孔。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实现气管导管末端和周围对气管的给药;避免气管导管远端开口堵塞导致无法正常给药。但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能缓释给药的气管切开套管,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缓释给药的气管切开套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缓释给药的气管切开套管,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包括气体导管、给药导管和缓释给药泵,其中,
所述气体导管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给药导管套设于气体导管外;
所述缓释给药泵包括缓释给药管、流量调节器和压力储药囊和三通阀,所述流量调节器包括外层壳体、设置于外层壳体内侧上端的导向槽、沿导向槽滚动的滚轮和缓释给药管通道,所述缓释给药管通道与所述导向槽形成预定的夹角,所述滚轮对所述缓释给药管通道产生干涉,所述缓释给药管位于缓释给药管通道中,所述缓释给药管一端与压力储药囊连通,在所述压力储药囊与流量调节器之间的缓释给药管上设有进药口和T型三通阀,所述压力储药囊包括弹性管壁和出药口,所述出药口与缓释给药管连通;
靠近气体导管进气口端,所述给药导管与缓释给药管连通,所述给药导管上端设置有挡板与气体导管连接;
靠近气体导管出气口端,给药导管和气体导管间的管壁设置有若干给药孔,给药导管外侧设有环形气囊和用于给所述气囊充气的充气管,所述气囊上侧设置有痰痂清理通道,所述痰痂清理通道由密封盖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40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屏幕安装架及支撑机构
- 下一篇:仰拱一次性浇筑组合钢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