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内科临床固定绑缚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4371.X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6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虞永杰;安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A61B9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商金婷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科 临床 固定 绑缚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内科临床固定绑缚设备,包括床体,其特征是:所述床体设置有对称的弧形槽,所述床体的下侧固定连接对称的矩形滑槽,所述床体的下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的一端,所述床体的上侧设置有固定绑缚机构。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儿内科临床固定绑缚设备。本实用新型为儿内科临床固定绑缚设备,有利于实现儿内科临床固定绑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儿内科临床固定绑缚设备。
背景技术
内科是指医学科属。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传染病科,小儿内科等。需要给小儿进行内科检查时,通常是平躺在病床上。目前,一般使用的病床没有固定装置,当给儿童进行检查时,由于儿童的多动性,大部分都是大人的陪护下进行,费时费力,而且也不便于医护人员的检查。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内科临床固定绑缚设备,有利于实现儿内科临床固定绑缚。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儿内科临床固定绑缚设备,包括床体,其特征是:所述床体设置有对称的弧形槽,所述床体的下侧固定连接对称的矩形滑槽,所述床体的下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的一端,所述床体的上侧设置有固定绑缚机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固定绑缚机构包括对称螺杆,每个所述矩形滑槽内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所述螺杆,每个所述螺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矩形滑槽的一端,每个所述螺杆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矩形滑槽的另一端,每个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转轮的一侧,每个所述转轮的另一侧中心分别固定连接转盘的一侧,每个所述转盘的另一侧偏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把手。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矩形滑槽内分别设置有对称的滑块,每个所述螺杆的两段反向螺纹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滑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滑块分别固定连接空心圆杆,每个所述空心圆杆内分别设置有滑杆二,每个所述滑杆二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方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方块的下侧分别铰接对应的连杆的一端,每个所述方块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滑杆一的一端,每个所述滑杆一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弧形槽中,每个所述滑杆一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一侧中心,每个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圆凹槽,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分别设置有对称的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对应所述圆凹槽分别螺纹连接顶丝,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同轴交叉铰接对应的所述圆杆的另一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皮带的两端分别环绕对应的所述转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有弧形槽,能够实现支撑板的移动,有效的根据不同儿童四肢的长短移动支撑板;
(2)本装置有多个圆凹槽,能够实现固定杆的移动,有效的根据不同儿童四肢的粗细移动固定杆;
(3)本装置有多个固定杆,能够实现束缚带穿过固定杆,有效的将儿童四肢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为儿内科临床固定绑缚设备,有利于实现儿内科临床固定绑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未经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43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有音频特征检测的智能锁
- 下一篇:一种可固定五金配件的冲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