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茶制作用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86687.4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0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柳晚霞;林淑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淑妙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3/02;B01F5/10;A23F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5 | 代理人: | 王茜 |
地址: | 51014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制作 搅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茶制作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罐的底板下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通过回流管道与搅拌罐内腔的下部和上部相连通,所述搅拌罐的顶板上固定安装有出气管,所述搅拌罐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曝气管,所述第一环形曝气管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环形曝气管,所述第一环形曝气管和第二环形曝气管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曝气管和第二环形曝气管上均开设有曝气孔,所述第一环形曝气管上连接有曝气进气管。本实用新型可对红茶原料液进行循环搅拌,可对红茶原料液进行曝气,增加了搅拌效果,提高了搅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茶制作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红茶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搅拌装置进行搅拌,然而现有的搅拌装置大都只能通过搅拌桨进行简单地搅拌,搅拌效果不佳,搅拌效率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制作用搅拌装置,可对红茶原料液进行循环搅拌,可对红茶原料液进行曝气,增加了搅拌效果,提高了搅拌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茶制作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罐的底板下表面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通过回流管道与搅拌罐内腔的下部和上部相连通,所述搅拌罐的顶板上固定安装有出气管,所述搅拌罐的前侧板上部和底板上分别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搅拌罐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曝气管,所述第一环形曝气管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环形曝气管,所述第一环形曝气管和第二环形曝气管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曝气管和第二环形曝气管上均开设有曝气孔,所述第一环形曝气管上连接有曝气进气管,所述曝气进气管贯穿搅拌罐后露出,所述曝气进气管上露出搅拌罐的部分安装有电磁阀。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转轴和搅拌桨,所述电机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搅拌罐的顶板上,所述转轴的顶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搅拌罐的底板上,所述搅拌桨固定安装在转轴上。
所述搅拌罐的侧板内侧壁上固定焊接有扰流板。
所述扰流板呈波浪状W型结构。
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的拐角处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自锁万向轮。
所述曝气孔的直径为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搅拌机构对搅拌罐中的红茶原料液进行搅拌,再通过抽液泵和回流管道组成的回流机构将搅拌罐的底部的红茶原料液抽至搅拌罐的顶部,对红茶原料液进行循环搅拌,使得红茶原料液在搅拌罐中充分混合,且向第一环形曝气管和第二环形曝气管组成的曝气机构中通入空气,对红茶原料液进行曝气,增加搅拌效果,提高了搅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环形曝气管和第二环形曝气管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淑妙,未经林淑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866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液添加装置用搅拌机构
- 下一篇: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