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缺焊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76102.0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8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吴美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威谷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3/08 | 分类号: | H05K1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张小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缺焊检测装置,包括支架、第一直线模组、第二直线模组、载板、第一坐标传感器、焊枪、第二坐标传感器及控制箱;第一直线模组滑动连接于支架;第二直线模组滑动连接于第一直线模组的上方,第二直线模组与第一直线模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交设置;载板连接于第二直线模组;第一坐标传感器设置于载板的上方,并与支架连接;图像获取装置设置于载板的上方,并与支架连接,以获取载板上的待检测件的图像;焊枪位于载板的上方并与支架活动连接;第二坐标传感器位于载板的上方并连接于焊枪;图像获取装置、第一坐标传感器、第二坐标传感器及焊枪均与控制箱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实现对缺焊焊点进行检测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缺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中,电子产品中的电路板或者芯片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焊点缺焊的情况,需要后续进行人为检查并补焊,但是人为检测过程效率低、工作量大,且人工检测容易出现疲劳而导致检测效果差。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缺焊检测装置,旨在改善人工检测焊点缺焊时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缺焊检测装置,包括支架、第一直线模组、第二直线模组、载板、第一坐标传感器、焊枪、第二坐标传感器及控制箱;所述第一直线模组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直线模组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的上方,所述第二直线模组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交设置;所述载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所述第一坐标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载板的上方,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设置于所述载板的上方,并与所述支架连接,以获取载板上的待检测件的图像;所述焊枪位于所述载板的上方并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坐标传感器位于所述载板的上方并连接于所述焊枪;所述图像获取装置、所述第一坐标传感器、所述第二坐标传感器及所述焊枪均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并列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直线模组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横梁,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和所述第一坐标传感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还活动连接有第二横梁,所述焊枪和所述第二坐标传感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柱铰接;和/或,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柱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通过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横梁通过第二电动推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缺焊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驱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还安装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柱还连接有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转臂,所述转臂连接有与所述转臂垂直的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背离所述转臂的一端连接有用以夹取待检测件的夹板;所述翻转电机、所述第三电动推杆及所述夹板均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夹板位于所述载板的上方,所述缺焊检测装置还包括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位于所述载板的下方,以对待检测件进行顶升。
可选地,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垂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直线模组和所述第二直线模组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直线模组搭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之间,所述载板搭设于两个所述第二直线模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威谷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威谷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76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