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8690.3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0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朝;张军华;何火雷;李琛;钟强;汤国霞;毕作鹏;孙春光;李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安隆科润(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26 | 分类号: | B65G53/26;B65G53/36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孟令琨;吕琦 |
地址: | 32429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连续 加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了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包括文氏粉泵以及设有封顶结构的料仓,该料仓下端的锥形部内设有用于金属粉末流化的微孔流化板;所述文氏粉泵上设有伸入料仓且延伸至微孔流化板上方的引射管路;所述文氏粉泵上设有引射气体入口和出料口。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的加料装置,仅需很小的吸力就可以将呈流化状态的金属粉未吸入出料器中,并与引射气流混合后从出口排出,随着调节输送气体的流量,可以连续可控的按需要的速度将金属粉末加入目标位置,而且加料过程非常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金属粉末加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化工生产中,往往会碰到金属粉未需均匀加料的情形,如以金属铝粉作为还原剂的化工反应,就要求铝粉以缓慢、可控的方式连续加入。若大量加入则会引起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氢气造成冲料事故,严重的还可能造成爆炸。这种场合目前仍普遍采用人工加料的方式,粉末物料非封闭,因此,人工加料对操作人员危害很大,特别是毒性易挥发粉末易导致严重的职业病。在实际应用中也有采用绞龙加料的方式,而该方式由于轴与腔体存在摩擦,容易发热导至金属粉未燃烧,也带来安全隐患。采用氮气流输送的方式,通常仅在金属粉体制造企业应用,主要用于大批量金属粉未的输送和包装,也不适用于化工生产中小流量连续加料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金属粉体连续加料装置,包括:
料仓,其上设有封顶结构,料仓底部与流化气体进气口相通,料仓下端设有锥形的集料腔,在集料腔底部对应流化气体进气口设有微孔流化板;
引射管路,从料仓外部延伸至微孔流化板上方,引射管路处于料仓内的部分对应微孔流化板设有吸料口,该吸料口与微孔流化板间留有进料间隙;
出料器,设置引射管路处在料仓外部的一端,并且与引射管路连通;所述出料器上端沿其轴向设有喷嘴,在出料器下端对应喷嘴设有文丘里管。
进一步,所述封顶结构采用可拆卸的顶盖,在顶盖上设置有启盖螺钉。
进一步,所述封顶结构上设有排气口。
进一步,所述引射管路的吸料口与微孔流化板上端面间的进料间隙为5-100mm。
进一步,所述引射管路对应微孔流化板的一端具有吸料口,该吸料口下端开口大,上端开口小。
进一步,所述引射管路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出料器垂直于引射管路的水平部。
进一步,所述料仓底部和流化气体进气口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微孔流化板压紧固定于二者的法兰盘之间,并且,在微孔流化板两侧分别设有与相应侧法兰形成密封的垫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仅需很小的吸力就可以将呈流化状态的金属粉未吸入出料器中,并与引射气流混合后从出口排出,随着调节输送气体的流量,可以连续调节金属粉末的加入速度。因此可以连续可控的按需要的速度将金属粉末加入目标位置,而且加料过程非常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微孔流化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出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安隆科润(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利安隆科润(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86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安全性金属粉末加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反应装置副产物采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