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动排污功能的污泥沉降罐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7281.1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3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朱秀全;刘佳伟;赵勇;王成鹏;张培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00;B01D21/3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孟玉寒 |
地址: | 061108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排污 功能 污泥 沉降 | ||
一种具有自动排污功能的污泥沉降罐包括:沉降罐主体以及红外悬浮物监测系统,红外悬浮物监测系统包括红外悬浮物探头和DCS控制器,红外悬浮物探头设置于沉降罐主体内部一侧,与DCS控制器电连接,沉降罐主体的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导流桶、顶部设置有污水进液口、底部的污泥排出口处设置有电动排污阀及其侧壁上端设置有上清液出液口,电动排污阀通过管道与排污泵连接,DCS控制器分别控制电动排污阀的开闭及排污泵的启停。本实用新型在污泥沉降罐内设置红外悬浮物检测系统,对沉降罐内的污泥量自动感应,并通过DCS控制器控制电动排污阀及排污泵的开闭,完成对污泥的定时、定量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沉降罐,尤其是一种具有自动排污功能的污泥沉降罐。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工业经济的发展,各类热销产品产业链相继活跃起来,如化工、食品、制药等热门行业。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需严格遵循“绿色”、“低碳”、“循环”三大理念,因而国家对工业发展中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把控指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业三废中,废水是众多生产企业必须面临处理的危废之首,它具有排放量大、组分复杂、污染严重等特点。近年来,各个环保设备公司及企业自身均开发推出了许多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如多效蒸发、多维电解、生化氧化、芬顿处理等等。目前,各类废水处理装置对各步预处理来水均有相应指标要求。车间运行的废水处理装置,要求生产车间来水的浊度指标≤25NTU;因而各生产车间来水,必须首先在废水沉降罐内进行沉降(沉降过程可加入微量絮凝剂,以提高其沉降效率),以除去生产车间来水内大部分机械杂质以及大小固体颗粒悬浮物,经沉降后的上层清液在检测其浊度指标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污水处理装置进一步进行处理降解。
工业生产上各类污泥沉降罐(沉降池)内污泥排污均采用固定排污频率的方式对沉降系统进行排污,中间过程还会以现场操作人员的目视效果作为排污标准。以上沉降罐(沉降池)排污方式会由于污水水质随时变化、不同操作人员目视标准不同而造成系统排污效果偏差较大,会经常出现系统排污量较大或不足的情况,以致沉降罐(沉降池)内上层清液浊度值不稳定,上下浮动较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及现场人员的操作难度,另外,排污过程中各排污管道压力较大,同时会给现场操作人员带来人身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弊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排污功能的污泥沉降罐,它在污泥沉降罐内设置红外悬浮物检测系统,对沉降罐内的污泥量自动感应,并通过DCS控制器控制电动排污阀及排污泵的开闭,完成对污泥的定时、定量排放。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自动排污功能的污泥沉降罐,所述沉降罐包括:沉降罐主体以及红外悬浮物监测系统,所述红外悬浮物监测系统包括红外悬浮物探头和DCS控制器,所述红外悬浮物探头设置于所述沉降罐主体内部一侧,与所述DCS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沉降罐主体的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导流桶、顶部设置有污水进液口、底部的污泥排出口处设置有电动排污阀及其侧壁上端设置有上清液出液口,所述电动排污阀通过管道与排污泵连接,所述DCS控制器分别控制电动排污阀的开闭及排污泵的启停。
上述具有自动排污功能的污泥沉降罐,所述红外悬浮物探头通过固定架上的探头固定孔固定于所述沉降罐主体内,所述红外悬浮物探头下端面位于所述沉降罐主体底部污泥排出口向上罐体2/5高度处,所述固定架为圆环形,其沿所述沉降罐主体的内壁固定设置。
上述具有自动排污功能的污泥沉降罐,增设探头清洗装置,设置于沉降罐主体外侧,所述探头清洗装置包括高压喷头、高压进水管及高压泵,所述高压喷头与高压进水管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高压喷头设置有两个,其穿过喷头固定孔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位于所述红外悬浮物探头两侧,所述高压喷头均向红外悬浮物探头外壁一侧倾斜向下设置,所述高压进水管进水口与所述高压泵连接,所述DCS控制器控制所述高压泵的启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72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厂用法兰盘锻造模具
- 下一篇:3D打印工作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