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泡茶过滤取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6064.0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6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庄少海;张俊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少海 |
主分类号: | A47G23/00 | 分类号: | A47G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曾捷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泡茶 过滤 取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泡茶过滤取出装置,包括圆形的过滤底盘,所述过滤底盘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取出杆,所述过滤底盘的边缘向上翻折形成倾斜的侧棱环,所述侧棱环上包覆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过滤底盘的侧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侧翼。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泡茶前将本取出装置放置到泡茶杯或过滤筒内,由于取出装置外缘设置带侧翼的密封圈,可以很好的适配各种内径大小的泡茶杯或过滤筒,茶叶放置在过滤底盘上,浸泡完毕后,通过取出杆将过滤底盘上的茶渣取出即可,过滤底盘上的茶渣清理极为方便,外缘设置的带侧翼的密封圈同样可以保证茶渣不会遗漏到泡茶杯或过滤筒内,方便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具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泡茶过滤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者冲泡茶叶时,必须浸泡于杯中热水一段时间后,才得以饮用杯中茶水,然而茶叶浸泡的时间过长,会影响茶水的品质,而且若杯中没有能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的过滤装置,则饮用时会很容易吃到茶叶,饮用很不便。为此,人们发明了茶叶过滤筒,但是浸泡完毕后过滤筒内的茶叶清理很不方便,细小的茶叶经常会卡在过滤筒的网眼内,需要对过滤筒进行反复冲刷,如果过滤筒较深清理起来也更加的麻烦,而且有些泡茶器具也无法使用过滤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泡茶过滤取出装置,它能够在浸泡茶叶后快速地将茶叶取出,不会遗留到泡茶杯或过滤筒内,清理也极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泡茶过滤取出装置,包括圆形的过滤底盘,所述过滤底盘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取出杆,所述过滤底盘的边缘向上翻折形成倾斜的侧棱环,所述侧棱环上包覆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过滤底盘的侧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侧翼。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底盘上设置有过滤网眼。
作为优选,所述取出杆位于所述过滤底盘的正中心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底盘和所述侧棱环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为U型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与所述侧翼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泡茶前将本取出装置放置到泡茶杯或过滤筒内,由于取出装置外缘设置带侧翼的密封圈,可以很好的适配各种内径大小的泡茶杯或过滤筒,茶叶放置在过滤底盘上,浸泡完毕后,通过取出杆将过滤底盘上的茶渣取出即可,过滤底盘上的茶渣清理极为方便,外缘设置的带侧翼的密封圈同样可以保证茶渣不会遗漏到泡茶杯或过滤筒内,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过滤底盘;2、取出杆;3、侧棱环;4、密封圈;5、侧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泡茶过滤取出装置,包括圆形的过滤底盘1,所述过滤底盘1上设置有过滤网眼,所述过滤底盘1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取出杆2,所述取出杆2位于所述过滤底盘1的正中心位置,所述过滤底盘1的边缘向上翻折形成倾斜的侧棱环3,所述过滤底盘1和所述侧棱环3一体成型,所述侧棱环3上包覆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为U型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远离所述过滤底盘1的侧面设置有向上倾斜的侧翼5,所述密封圈4与所述侧翼5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少海,未经庄少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6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摄影机用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