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板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薄板输送装置的抛丸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4151.4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1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冯勋波;吕洪伟;夏修军;丁淑海;徐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鑫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3/14 | 分类号: | B24C3/14;B24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拉沃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周厚民 |
地址: | 266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板 输送 装置 具有 抛丸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板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薄板输送装置的抛丸室结构,其中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抛丸室内部的内部输送辊道,和设置在抛丸室外部的外部输送辊道,内部输送辊道包括至少一组第一托辊、第一驱动机构、至少一组第一压辊和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调节第一压辊上下运动,使得第一压辊能够运动至与第一托辊靠近以夹紧薄板的第一位置,或者运动至与第一托辊远离以释放薄板的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薄板经外部输送辊道输送到内部输送辊道后,第一调节机构调节第一压辊运动至第一位置,将薄板牢牢的压实在第一托辊表面,使薄板以夹送方式输送,提高了薄板的刚性,进而提高了薄板在输送过程中的通过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清理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板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薄板输送装置的抛丸室结构。
背景技术
辊道式抛丸机是利用高效抛丸器抛出高速弹丸流束击打待处理工件表面上的氧化皮、锈层及其他杂物,使待处理工件获得精细的光亮表面,显露出金属本色。
现有技术中,辊道式抛丸机的辊道一般由若干个辊道间隔一定距离地水平布置,待处理工件首先经外部输送平台输送,进入到抛丸室内部后,由位于抛丸室内部的输送辊道承接输送,在抛丸室内部经过抛丸的击打处理后,被输送辊道送出。当待处理工件很薄时(如较薄的金属板),待处理工件经外部输送平台进入到抛丸室内部的输送辊道后,由于待处理工件自身的重量以及抛丸的击打冲击作用下,待处理工件易发生弯曲下垂,掉入相邻两个辊道之间,导致待处理工件不能正常被运送。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当待处理工件较薄时,待处理工件易掉入输送辊道之间,不能正常通过抛丸室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较薄的待处理工件通过抛丸室的薄板输送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板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抛丸室内部的内部输送辊道,和设置在抛丸室外部的外部输送辊道,其中所述内部输送辊道包括:
第一托辊,至少为一组,适于承载并运送薄板;
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托辊转动;
所述内部输送辊道还包括:
第一压辊,至少为一组,与所述第一托辊上下相对设置;
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压辊上下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压辊能够运动至与所述第一托辊靠近以夹紧所述薄板的第一位置,或者运动至与所述第一托辊远离以释放所述薄板的第二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一端可转动固定设置,另一端为自由端;
第一伸缩驱动件,固定设置,驱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来回转动;
所述第一压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远离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为油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设置在上方具有所述第一压辊的所述第一托辊的下方或上方,能够在感应到所述第一托辊上有薄板时,发出第一信号;在感应到所述第一托辊上没有薄板时,发出第二信号;
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电连接,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动作,使所述第一压辊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反向动作,使所述第一压辊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部输送辊道至少为一组,包括:
第二托辊,适于承载并运送薄板;
第二压辊,与所述第二托辊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鑫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鑫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41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售货机用出料检测装置
- 下一篇:转动连接结构、车厢及货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