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岩溶地区施工的复合地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2142.1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6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连长江;颜小锋;邹利明;刘红;艾万民;王宝周;林永安;杨思谋;谭芳玉;陈飞;魏芬洋;谢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32 | 分类号: | E02D27/32;E02D27/12;E02D27/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卢璐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岩溶 地区 施工 复合 地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岩溶地区施工的复合地基结构,包括岩溶层;土层,土层位于岩溶层的上方,土层设有桩孔;垫层,垫层设于土层的上方;及支承桩,支承桩设于桩孔,支承桩的上端与垫层的底端所在平面相平,支承桩的底端与岩溶层的顶端之间呈间距设置。该用于岩溶地区施工的复合地基结构,施工时,只需在岩溶层上方的土层内施工出支承桩,支承桩的底端与岩溶层的顶端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即可,而无需在岩溶层进行钻孔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也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岩溶地区施工的复合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岩溶地貌也即喀斯特地貌(KARST),是由于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后形成的地貌(即岩溶地貌)。
存在岩溶地貌的区域也即岩溶地区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考虑该地貌结构对建筑造成的影响,通常在岩溶地区采用嵌岩桩的方式进行桩基施工。然而,嵌岩桩的施工需要选择中、微风化岩面作为持力层,且持力层的上部溶洞需要处理,不仅施工周期长,而且费用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岩溶地区施工的复合地基结构。该复合地基结构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费用低。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岩溶地区施工的复合地基结构,包括岩溶层;土层,土层位于岩溶层的上方,土层设有桩孔;垫层,垫层设于土层的上方;及支承桩,支承桩设于桩孔,支承桩的上端与垫层的底端所在平面相平,支承桩的底端与岩溶层的顶端之间呈间距设置。
上述用于岩溶地区施工的复合地基结构,施工时,只需在岩溶层上方的土层内施工出支承桩,支承桩的底端与岩溶层的顶端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即可,而无需在岩溶层进行钻孔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也缩短了施工周期。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承桩设有多个、并呈间隔设置,桩孔与支承桩对应设有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桩孔通过钻孔成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垫层为褥垫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垫层的上方还铺设有浅基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土层为黏土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承桩为在桩孔内一体浇筑形成的混凝土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承桩为素混凝土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土层内有土洞,土洞与桩孔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承桩的底端与岩溶层的顶端之间的预设间距为2m-3m。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用于岩溶地区施工的复合地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复合地基结构脱离施工地质环境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复合地基结构应用于建筑地下基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基于本实施例的复合地基结构进行观测时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
图5为基于本实施例的复合地基结构观测各测点沉降量与时间曲线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岩溶层,110、溶洞,200、土层,300、支承桩,400、垫层,500、土洞,600、地下基础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2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防撞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天然抗菌功能性色纺交织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