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感测对轨道管片渗漏分布式进行监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5662.1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3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余捷全;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毓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H04B10/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轨道 管片 渗漏 分布式 进行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感测对轨道管片渗漏分布式进行监测的装置,包括轨道管片、第一渗漏传感器和第一检测终端,所述第一渗漏传感器位于固定板中部的凹槽内,且固定板安装于底部的轨道管片上,以及在轨道管片的环面右侧上安装有第一检测终端。该光纤感测对轨道管片渗漏分布式进行监测的装置,结构设置合理,渗漏传感器逐个安装在轨道板下方,同时渗漏传感器位于轨道隧道环形内壁的最低点,并将检测数据传递到检测终端上,检测终端通过光纤传递信息到交换机上,之后由交换机通过网络信号传递给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服务器在通过数据线传递给打印机和显示屏,方便分析与对比,便于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维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纤感测对轨道管片渗漏分布式进行监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地铁运营时间的增长,由于隧道周围底层的土性、大地沉降、周边建筑施工活动、列车运营中振动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运营隧道整体存在不均匀的差异沉降,这种不均匀沉降容易造成隧道管片的纵缝和环缝产生渗漏水,而渗漏水病害的增多又加剧了隧道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发展,特别是标准块和拱底块环纵缝的渗漏水还造成道床与管片浇铸的连接处产生间隙,如果不及时治理对地铁的运营安全及隧道结构安全带来重大隐患,目前对轨道管片渗水的检测设置不够完善,检测,难以实时跟进,并不能够随时查看轨道管片是否存在渗漏情况,并且检测范围比较大,工作人员难以实时更进检测和监测,可能会存在失查,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轨道管片渗水的检测设置不够完善,检测,难以实时跟进,并不能够随时查看轨道管片是否存在渗漏情况,并且检测范围比较大,工作人员难以实时更进检测和监测,可能会存在失查,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光纤感测对轨道管片渗漏分布式进行监测的装置。所述一种光纤感测对轨道管片渗漏分布式进行监测的装置具有结构设置合理,渗漏传感器逐个安装在轨道板下方,同时渗漏传感器位于四组轨道管片环设而成的轨道隧道环形内壁的最低点,并且会将检测数据传递到检测终端上,并通过检测终端通过光纤传递信息到交换机上,之后由交换机通过网络信号传递给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服务器在通过数据线传递给打印机和显示屏,打印机进行书面展示数据信息,显示屏进行许多信息一起展示,方便分析与对比,便于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感测对轨道管片渗漏分布式进行监测的装置,包括轨道管片、第一渗漏传感器和第一检测终端,所述第一渗漏传感器位于固定板中部的凹槽内,且固定板安装于底部的轨道管片上,且凹槽的上部设置有防护网罩,并且固定板上端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组轨道线,并且两组轨道线均位于底部的轨道管片上部左右两部,同时两组轨道线之间搭建有轨道板,所述第一渗漏传感器底部的轨道管片的左右两端上部均通过固定螺栓安装有一组轨道管片,且左右两侧的轨道管片的上部之间安装有一组轨道管片,并且左右两侧的轨道管片的内壁上均垂直固定有一组支撑杆,以及在轨道管片的环面右侧上安装有第一检测终端。
优选的,所述轨道管片为四分之一个环形管片结构,且轨道管片的长度设置1500mm,厚度为300mm,管片外径为6000mm,管片内径为540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渗漏传感器与相邻的一组第一渗漏传感器之间环设有两圈管片拼装结构,且每圈管片拼装结构均由四组轨道管片组合而成,并且第一渗漏传感器的外壳材质以及防护网罩外皮均采用PVF材料。
优选的,所述凹槽底部的轨道管片为管片标准块,且左右两侧的轨道管片为管片衔接块,并且上部的轨道管片为管片封顶块。
优选的,所述凹槽上面的防护网罩采用不锈钢网状结构,且凹槽位于左右两侧轨道线之间,同时与上方轨道管片的中心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毓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毓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56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