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模组及扩散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7411.9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6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秋;强科文;王代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6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显示 背光 模组 扩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模组及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包括依次设置的若干个透过率加强区以及若干个雾化加强区,所述透过率加强区位于相邻雾化加强区之间,每个所述雾化加强区均相对设置于所述扩散板前方设置的每根LED灯条。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扩散板不同区域的遮蔽性和透光性,在靠近LED灯上的区域增加雾化效果;而远离LED灯的区域增强透过率来达到光效的最佳利用,同时利用微棱镜或微透镜的折射,以增加背光的聚光作用,以替代增光膜片,节省成本,实现增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模组及扩散板。
背景技术
现今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背光模组(Black light module)已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及电视机中。现有的背光模组包括LED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仅仅只有扩散和遮蔽性,为了增加亮度,往往需要增加LED数量或额外增加一增光片或扩散片,这就导致成本的增加,并且,LED数量的增加,会降低光利用率,影响亮度。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模组及扩散板,旨在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需要增加LED数据或额外增加一增光膜片或扩散片导致的成本增加和光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背光模组及扩散板,通过调整扩散板不同区域的遮蔽性和透光性,在靠近LED灯上的区域增加雾化效果;而远离LED灯的区域增强透过率来达到光效的最佳利用,同时利用微棱镜或微透镜的折射,以增加背光的聚光作用,以替代增光膜片节省成本,实现增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扩散板,包括依次设置的若干个透过率加强区以及若干个雾化加强区,所述透过率加强区位于相邻雾化加强区之间,每个所述雾化加强区均相对设置于所述扩散板前方设置的每根LED灯条。
所述的扩散板,其中,所述透过率加强区对光线的透光性大于所述雾化加强区对光线的透光性。
所述的扩散板,其中,所述透过率加强区对光线的雾化效果小于所述雾化加强区对光线的雾化效果。
所述的扩散板,其中,所述扩散板为内部形成有扩散粒子的透光板体,所述透过率加强区的扩散粒子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雾化加强区的扩散粒子分布的密度。
所述的扩散板,其中,所述扩散粒子为空气、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合物(MS)、压力克(PMMA)、聚苯乙烯(PS)、玻璃以及塑料中的任一一种。
所述的扩散板,其中,所述扩散板为所述透过率加强区对应的高透过率层和所述雾化加强区对应的高雾化层相互连接组成的复合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出光表面设置有一微结构层,所述透过率加强区的微结构层的密度大于所述雾化加强区的微结构层的密度。
所述的扩散板,其中,所述微结构层设置有在同一横向或纵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微棱镜或微凸镜。
所述的扩散板,其中,第一个微棱镜与所述扩散板的出光表面水平方向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所述的扩散板,其中,相邻微棱镜或微凸镜的顶部到所述扩散板的出光表面的距离相等或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背光模组包括若干根LED灯条和设置在所述LED灯条前方的一扩散板,每根所述LED灯条上安装有若干个LED,所述扩散板为上述所述的扩散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74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房车防撞后保险杠
- 下一篇:一种无纺布三辊压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