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束腔共振复合结构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80244.7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6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吕亚东;白国锋;隋富生;程晓斌;杨军;田金鑫;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0K11/162 | 分类号: | G10K11/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振 复合 结构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管束穿孔板复合共振吸声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束腔共振复合结构消声器,消声器通过复合集中融合了管束穿孔板吸声结构和微缝穿孔板吸声结构以及有机环保吸声棉的吸声优势,克服了管束式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共振吸声“大起大落”的缺陷,消声效果良好,一些实用案例表明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机加厂房通风装置降噪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噪声控制和声学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束腔共振复合结构消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工业企业、航空、铁路、城市环境、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社区等对于低频降噪需求十分突出,有限空间的低频噪声控制成为当前的国际噪声控制领域的技术瓶颈。所以亟需研究和开发有限空间内具有高效低频和宽带吸声特性并具有绿色环保优势的新型吸声结构。为此,中科院声学所开展了有限空间的低频宽带吸声结构机理和应用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共振吸声结构,即柔性管束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并对该结构及其衍生结构设计成一种消声器,并成功应用于一些工业和环境噪声控制重点工程。
管束式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本质上属于共振吸声,因此不可避免存在吸声特性“大起大落”,既有吸声峰值,也有吸声波谷出现的限制,为进一步避免吸声特性“大起大落”,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本课题组在“管束式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发明专利基础上,将其和微缝穿孔板吸声结构以及吸声棉复合又形成了“束腔共振吸声结构”,该结构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管束穿孔板复合共振吸声结构”(发明专利号:200910119946.9)。束腔共振吸声结构通过复合集中融合了管束穿孔板吸声结构和微缝穿孔板吸声结构以及有机环保吸声棉的吸声优势,克服了管束式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共振吸声“大起大落”的缺陷,具有优良声学特性。概括而言,束腔共振吸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优良的低频吸声性能,“低频方向移频”特性;声阻大,吸声频带宽,“管腔耦合共振强化吸声”特性;可显著减小腔深,并能实现保持较高的吸声性能;可以调整柔性管管长和结构形式,主动调谐共振吸声频带和吸声系数。
但是,当需要消声的环境条件为管道类型时,则常有要保证原管道通风状态之类特殊需求,对消声器的尺寸大小、形状、结构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由于原发明没有考虑这些特殊应用和结构要求,对其使用于这种场合提出了挑战。此外,原发明采用的以国家标准驻波管和混响室测量的吸声系数衡量的性能要求也不方便在这种环境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束腔共振复合结构消声器。束腔共振吸声结构通过复合集中融合了管束穿孔板吸声结构和微缝穿孔板吸声结构以及有机环保吸声棉的吸声优势,克服了管束式穿孔板共振吸声装置共振吸声“大起大落”的缺陷,具有优良声学特性。同时设计了适合管道环境条件下消音需求的形状结构和内部构造,可以满足管道条件下消音的同时,具有的通风能力的要求;并且采用了方便这种条件下计量的性能要求标准。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声器,
包括:
由内壁和外壳组成的封闭空腔,所述内壁为管道状,其上有朝向所述空腔的多个孔洞;
与所述内壁包围的管道状空间连通、由两头出口向外延伸的连接管道接口;
所述的管道状内壁上还包括管束,所述管束由N根管子排列成的,所述的管子置于所述的封闭空腔内的,且每根管子的一开口端插入穿孔板孔洞或用过渡接头将管子插入穿孔板孔洞与圆柱形管道状穿孔板相连,其另一端为开口端或封闭端;
所述的管子的直径等于所述的孔洞的直径;
所述的N等于或小于所述的孔洞个数。
优选地,所述消声器的内壁为圆柱型;其外壳的形状为圆柱形,包括弯曲的圆柱形,或其他变形。
优选地,所述消声器,其中,所述内壁管径大于连接管道管径,在所述内壁径短之管道一面敷设一层环保吸声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02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放盘机
- 下一篇:一种识别管道堵塞的气密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