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植生袋的生态护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9598.X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1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吴瑜;费馨慧;林东煌;黄启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G9/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颜丽蓉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植生袋 生态 护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植生袋的生态护坡,所述生态护坡由坡底至坡顶依次包括第一斜坡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斜坡段;所述第一斜坡段自地面向外依次设有第一素土夯实层和第一植生袋层;所述第一连接段自地面向外依次设有第二素土夯实层和浆砌片石层;所述第二斜坡段自地面向外依次设有第一原土夯实层和第二植生袋层;所述第一素土夯实层的密度大于93%,所述第一原土夯实层的密度大于8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护坡与传统的边坡绿化结构相比,利用植生袋减轻了雨水冲刷的影响,适用于土质相对松软的地区,为陡坡的绿化提供了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植生袋的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巨大,地形丰富多样,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来说,不同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也有所不同,在多雨的地区更侧重解决由雨水导致的内涝问题,而在雨量少的地区,则应该注重雨水的利用问题,对于一些土壤松软、地质不好的地区则更应该注重水土的保持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一些土壤松软,容易滑坡的地方设计一种基于植生袋的护坡结构,以防止雨水过度冲刷造成的土壤流失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土壤松软,容易滑坡地区设计的用以防止雨水过渡冲刷造成的土壤流失问题的基于植生袋的生态护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植生袋的生态护坡,所述生态护坡由坡底至坡顶依次包括第一斜坡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斜坡段;
所述第一斜坡段自地面向外依次设有第一素土夯实层和第一植生袋层;
所述第一连接段自地面向外依次设有第二素土夯实层和浆砌片石层;
所述第二斜坡段自地面向外依次设有第一原土夯实层和第二植生袋层;
所述第一素土夯实层的密度大于93%,所述第一原土夯实层的密度大于80%。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植生袋层包括沿第一斜坡段呈阶梯式布置的植生袋,位于所述第一斜坡顶部的植生袋垂直于第一斜坡;所述第二植生袋层包括沿第二斜坡段呈阶梯式布置的植生袋,位于所述第二斜坡顶部的植生袋垂直于第二斜坡。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护坡在第二斜坡段远离第一连接段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二连接段、旱溪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自地面向外依次设有第二原土夯实层、第三原土夯实层、第三植生袋层和第一耐冲刷植被层,所述旱溪段自地面向外依次设有第四原土夯实层、第五原土夯实层和碎石层,所述第三连接段自地面向外依次设有第六原土夯实层、第七原土夯实层、第四植生袋层和第二耐冲刷植被层。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原土夯实层、第三原土夯实层、第六原土夯实层和第七原土夯实层的密度均大于80%,所述第四原土夯实层和第五原土夯实层的密度均大于93%。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原土夯实层和第三原土夯实层之间、第四原土夯实层和第五原土夯实层之间以及第六原土夯实层和第七原土夯实层之间均设有复合土工膜防渗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植生袋的生态护坡,所述生态护坡由坡底至坡顶依次包括第一斜坡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斜坡段,与传统的边坡绿化结构相比,利用植生袋减轻了雨水冲刷的影响,适用于土质相对松软的地区,为陡坡的绿化提供了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植生袋的生态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第一斜坡段; 11-第一素土夯实层; 12-第一植生袋层;
2-第一连接段; 21-第二素土夯实层; 22-浆砌片石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95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可调节底座的激光颗粒分布仪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室内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