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电磁多功能玻璃基板发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1553.8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1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居吉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宏阳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H05B3/28;H05B3/03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吴成开;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多功能 玻璃 发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电磁多功能玻璃基板发热装置,包括有基体层、第一发热体、第一绝缘层、第二发热体、第二绝缘层以及无机涂层;该基体层为微晶玻璃基板、高硼硅玻璃基板、石英玻璃基板或钢化玻璃基板;该第一发热体贴合固定于基体层下表面;该第一绝缘层贴合固定第一发热体下表面;该第二发热体贴合固定在第一绝缘层下表面,第二发热体的电流方向与第一发热体的电流方向相反;该第二绝缘层贴合固定第二发热体的下表面;无机涂层采用高温烧结的方式贴合固定。通过采用无机涂层用高温烧结的方式贴合固定,使其更加的牢固,使用寿命长,并且无毒无害;通过设置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的电流方向相反,实现低磁辐射甚至无磁辐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热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低电磁多功能玻璃基板发热装置。
背景技术
发热装置通常用于各种取暖设备上,目前的发热装置功能多样,例如可以释放远红外线,利用远红外线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理疗作用,所以这种发热装置也可以一些理疗设备上。然而,目前的这些发热装置普遍采用有机材料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发热体上,有机材料与发热体之间粘接不牢固,容易脱落,使用寿命短,并且有机材料容易释放有害物质,电磁辐射高,安全性不佳。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发热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低电磁多功能玻璃基板发热装置,其具有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并且无毒无害、电磁辐射低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低电磁多功能玻璃基板发热装置,包括有基体层、第一发热体、第一绝缘层、第二发热体、第二绝缘层以及无机涂层;该基体层为微晶玻璃基板、高硼硅玻璃基板、石英玻璃基板或钢化玻璃基板;该第一发热体贴合固定于基体层的下表面,第一发热体为金属膜发热体或碳膜发热体;该第一绝缘层贴合固定第一发热体的下表面;该第二发热体贴合固定在第一绝缘层的下表面,第二发热体的电流方向与第一发热体的电流方向相反;该第二绝缘层贴合固定第二发热体的下表面;该无机涂层为可释放远红外线和负离子的无机涂料,无机涂层采用高温烧结的方式贴合固定在基体层的上表面或第二绝缘层的下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发热体包括有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一电阻涂层;该第一导电电极贴合固定在基体层的下表面,第一导电电极连接有第一引线端头;该第一电阻涂层贴合固定在第一导电电极的下表面并与第一导电电极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涂层为金属膜加热涂层或碳膜加热涂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层为云母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发热体包括有第二导电电极和第二电阻涂层;该第二导电电极贴合固定在第一绝缘层的下表面,第二导电电极连接有第二引线端头;该第二电阻涂层贴合固定在第二导电电极的下表面并与第二导电电极导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涂层为金属膜加热涂层或碳膜加热涂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绝缘层为云母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采用可释放远红外线和负离子的无机涂料作为无机涂层,并配合无机涂层采用高温烧结的方式贴合固定在基体层的上表面或第二绝缘层的下表面,取代了传统之采用有机材料通过粘接固定的方式,无机涂层与基体层结合更加的牢固,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并且无机涂层无毒无害;以及,通过设置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并配合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的电流方向相反,使各自产生的附加磁场相互抵消,实现低磁辐射甚至无磁辐射,安全性能更佳。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宏阳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宏阳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15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