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激光制作微骨折促进软骨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1160.0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4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闫文强;徐兴全;戴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鼓楼医院;蒋青 |
主分类号: | A61B18/20 | 分类号: | A61B18/20;A61B18/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蒋厦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激光 制作 骨折 促进 软骨 修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激光制作微骨折促进软骨修复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导管、发射筒和水输出管道,所述发射筒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内筒为激光输出通道,外筒为水输出通道;所述发射筒上设有开关按钮、调节按钮和激光能量调节按钮,所述开关按钮用于打开激光发射装置;所述调节按钮用于调节激光数量,从而控制激光辐照范围,满足不同缺损面积的制作需求;所述激光能量调节按钮用于调节激光的能量,控制激光制作微骨折的深度,以保证微骨折与骨髓腔相通。本实用新型可促进软骨缺损处微骨折的修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激光制作微骨折促进软骨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软骨退变作为骨性关节炎的根本病灶,历来备受瞩目。关节软骨在关节运动中起着缓冲减压、润滑的功能,一旦软骨损伤必然会加剧关节退化。而关节软骨由于缺乏血管及神经组织,自我修复能力较差,软骨修复成为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因此,寻求一种能够实现关节软骨再生的技术是当下最为迫切的解决办法!
微骨折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修复软骨缺损的方法,其作用原理为通过骨髓刺激实现软骨的再生修复。临床上使用骨锥在软骨缺损处的软骨下骨进行穿孔,直通骨髓腔,骨髓腔内的干细胞、生长因子等成分流入软骨缺损处,从而促进软骨的修复。但是由于临床上骨锥的直径较大,造成软骨下骨结构破坏较严重,骨量丢失较多,造成术后患者发生软骨下骨囊肿的风险提高,从而显著降低治疗效果。并且有相关研究报导制作的微骨折直径越小,临床治疗效果越理想,然而目前临床上直径最小的骨锥也要达到毫米级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激光制作微骨折的修复装置,本实用新型可制作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微骨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使用激光制作微骨折促进软骨修复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导管、发射筒和水输出管道,所述发射筒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内筒为激光输出通道,外筒为水输出通道;所述发射筒上设有开关按钮、调节按钮和激光能量调节按钮,所述开关按钮用于打开激光发射装置;所述调节按钮用于调节激光数量,从而控制激光辐照范围,满足不同缺损面积的制作需求;所述激光能量调节按钮用于调节激光的能量,控制激光制作微骨折的深度,以保证微骨折与骨髓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筒与激光导管之间通过旋钮连接,通过旋钮部位可拆卸发射筒,进行术前的灭菌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筒筒前端对准软骨缺损部位的软骨下骨。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筒上设有旋钮装置,旋钮装置与水输出管道连接,所述水输出管道用于输送冷却水。
进一步的,所述水输出管道经过旋钮装置连通发射筒的外筒,开通旋钮装置,冷却水进入外筒,并且流出发射筒,到达软骨缺损部位。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制作微骨折促进软骨修复装置采用激光装置制作微骨折,所制作的孔道与骨髓腔相通,同时利用冷却装置实现局部降温,减少激光热量对组织的伤害,骨髓腔内的干细胞及生长因子等成分可通过激光制作的孔道流入软骨缺损处,促进软骨的再生,本实用新型可促进软骨缺损处微骨折的修复。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激光制作微骨折促进软骨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部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鼓楼医院;蒋青,未经南京鼓楼医院;蒋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11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学生用的颈肩活动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超声耦合剂快速挤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