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加强型底板与防撞结构的自卸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4540.1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2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峰;陈世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B60R1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84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加强型 底板 结构 卸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加强型底板与防撞结构的自卸车厢,包括前车厢板、后车厢板、侧车厢板和车厢底板,所述车厢底板包括交叉连接的底板横梁、底板纵梁,在所述底板横梁与底板纵梁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在所述第一底板体的底部采用铝合金材料一体挤压成型有加强梁;所述底板纵梁下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在所述加强梁上开设有与所述底板纵梁尺寸相适应的缺口,所述底板纵梁卡设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加强梁的下表面与所述凸缘的下表面采用摩擦焊方式焊接固定;所述侧车厢板与车厢底板之间设有空心防撞结构。其显著效果是:结构强度高,便于生产,能够抵抗较大的货物冲击力;车厢的防撞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自卸车轻量化车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强型底板与防撞结构的自卸车厢。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道路行驶安全性的法规愈加完善及全社会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国内各执法部门对自卸车超限超载的处罚也愈加严厉。如何能够降低自卸车辆自身重量,以及能够获得更高的载质量并有效降低尾气排放量,已成为国内自卸车产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因此,轻量化是自卸车厢发展的主流。
现有技术中,有人提出了铝制结构的栏板车,对于铝制的车厢来说,虽然可以节约能源,但是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车厢越长,车厢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就越弱,承载能力就会明显下降。同时,由于铝制车厢结构的抗变形能力较弱,对于经常承受货物冲击的底板来说更是如此。同时,铝制车厢由于材料的限制,容易遭受撞击的车厢侧底部位置总是容易出现变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加强型底板与防撞结构的自卸车厢,不仅车厢结构强度高,便于生产,而且能够抵抗较大的货物冲击力;通过在车厢容易受撞击的下侧部加装类蜂窝结构,从而能够有效分散所受撞击力,提高车厢的防撞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加强型底板与防撞结构的自卸车厢,其关键在于:包括铝制的前车厢板、后车厢板、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厢板和车厢底板,所述车厢底板包括交叉连接的底板横梁、底板纵梁,在所述底板横梁与底板纵梁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在所述第一底板体的底部采用铝合金材料一体挤压成型有加强梁,该加强梁与所述底板横梁平行设置,在相邻的两块所述第一底板体之间设置若干所述第二底板体,所述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之间以及相邻两块第二底板体之间均采用摩擦焊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纵梁下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在所述加强梁上开设有与所述底板纵梁尺寸相适应的缺口,所述底板纵梁卡设于所述缺口内,且所述加强梁的下表面与所述凸缘的下表面齐平,所述加强梁的下表面与所述凸缘的下表面采用摩擦焊方式焊接固定,所述加强梁与底板纵梁的其余接触部分采用氩弧焊方式焊接固定;
所述侧车厢板与车厢底板之间还通过过渡连接板相连,在所述过渡连接板的外侧覆设有沿车厢长度方向设置的空心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贴覆于所述侧车厢板与车厢底板外侧的第一防撞区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撞区外侧的第二防撞区,所述第一防撞区与第二防撞区均为空心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防撞区由多个截面为多边形的空腔构成,所述第二防撞区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撞区的中部,且凸出于所述第一防撞区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体与加强梁的截面呈T字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底板体形成该T字形结构的横向部分,所述加强梁形成该T字形结构的竖向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均采用双层铝板结构,在双层铝板之间形成有支撑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均采用多空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呈倒T字形,所述缺口的纵向部分与所述凸缘上方的底板纵梁相适应,所述凸缘下方的底板纵梁凸出于所述加强梁的下表面设置,所述缺口的横向部分与所述凸缘相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45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温恒湿机
- 下一篇:矿热炉电极位置精准控制装置及密闭式矿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