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加工微细电极的蠕动进给夹子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3487.5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7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佟浩;杨子豪;李勇;李宝泉;杨锦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无锡微研精微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胡大成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微细 电极 蠕动 进给 夹子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加工微细电极的蠕动进给夹子机构,用于解决细长电极精确导向和导电绝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法包括:常开主轴、常开夹头、常闭主轴、导电滑环;常闭主轴上部中心设有内孔;常开主轴下端部伸入常闭主轴内孔,常开夹头伸入常开主轴并可相对于常开主轴上下移动;常开主轴和常闭主轴均穿入轴承座中进行固定和转动;导电滑环与常闭主轴同轴固定;常开主轴主体、常开夹头本体与常开主轴端部、导向套、常开夹头导向器、外导向管、内导向管互为绝缘材质;常闭主轴本体与常开主轴圆柱销其中任一者为绝缘材质;常开夹头与常闭主轴内设计有高精度导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细特种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工微细电极的蠕动进给夹子机构。
背景技术
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具有非接触式、精度高、无毛刺、可在热处理后加工等优点,适合导电材料微小结构零件的精密制造。为避免刚度低细长电极丝的二次装夹误差和微操作困难问题,微细工具电极(径向尺寸100μm)需要在线制作。考虑细长微细工具电极刚度低问题,使用前制作出的微细工具电极不宜过长,否则将影响微细结构加工精度和效率。而且,由于微细工具电极使用中存在较严重的损耗问题,微细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再次在线制作。
目前,线放电磨削(WEDG,Wire Electro Discharge Grinding)方法主要通过旋转主轴头夹持较短一段棒料,在线制作一段微细工具电极进行微细电火花加工。由于微细电火花加工过程中,微细工具电极轴向将不断损耗,微细工具电极损耗直到这段较短棒料长度不够时,需要通过人工重新装夹一段棒料重复上述过程。这样的操作过程不仅效率低,而且易于引入二次装夹误差,无法满足工业应用中批量化加工微小结构的高精度和高效率需求,限制了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应用发展。
为实现微细电极重复多次在线WEDG制作和使用的需求,我们前期已实用新型了一种可实现较细(Φ0.1-0.2mm)长电极(300-500mm)棒料旋转、蠕动进给复合功能的主轴头机构。这适合于工业拉拔的细长电极棒料,旋转功能用于实现微细工具电极的多次WEDG在线制作,采用常闭和常开双夹子的蠕动进给功能用于实现电极损耗的积累补偿。这样可实现微细工具电极的在线自动化重复制作和使用的功能如下:在常闭夹头前端伸出一段长度(比如,给定长度2mm)的工具电极棒料(比如,直径Φ0.15mm),利用旋转功能进行WEDG在线制作一段(比如,长度1mm)的更微细工具电极(比如,直径Φ60μm);利用此Φ60μm的微细工具电极加工一个微小三维结构后,这个制作的1mm长度损耗掉后;利用蠕动自动进给功能将直径Φ0.15mm棒料再伸出常闭夹头给定长度2mm后,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实现无需人工操作的全自动化在线制作和批量化加工的应用过程。
然而,这个前期实用新型的旋转和蠕动进给复合功能主轴头机构应用中发现存在常开夹子夹紧力不足、常闭夹子旋转中心难于安装到主轴头旋转中心、较细长电极棒料装入主轴头过程中穿丝困难、脉冲电引入到微细工具电极上电阻较大的问题,造成难于自动化操作、影响微细工具电极在线制作精度的问题。因此,在上述实用新型的主轴头整体结构基础上,考虑较细长电极棒料精确导向、旋转对心对准和导电绝缘的一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导电滑环结构、陶瓷管导向绝缘的蠕动进给夹子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工微细电极的蠕动进给夹子机构,用于解决细长电极精确导向和导电绝缘等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加工微细电极的蠕动进给夹子机构,可以包括:
常开主轴10、常开夹头20、常闭主轴30、导电滑环40、上轴承座50、绝缘块60、下轴承座70;
其中,常闭主轴30上部中心设有内孔,且内孔周围开设有竖直槽;所述常开主轴10周向固定有圆柱销,圆柱销数量与常闭主轴30内孔竖直槽数量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无锡微研精微机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无锡微研精微机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34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腕关节脱位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用转印木纹的散热手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