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轴布置的双机回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27588.1 | 申请日: | 2019-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0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永;张书迎;王龙林;杨俊波;王本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K11/02 | 分类号: | F01K11/02;F01K13/00;F01D15/1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布置 双机 系统 | ||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多轴布置的双机回热系统,包括:汽轮发电机组、多轴布置的主汽轮发电机组及回热式驱动小汽轮机发电机组;所述汽轮发电机组靠近锅炉布置并与所述锅炉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多轴布置的主汽轮发电机组布置于汽机房内,与所述锅炉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回热式驱动小汽轮机发电机组驱动锅炉给水泵,提供给高压加热器、除氧器、混合式加热器回热抽汽。本公开具有分轴布置的汽轮机热力系统减少主汽及再热蒸汽管道长度、降低汽水管道压损的优点,又具有双机回热系统降低回热抽汽过热度,提高机组回热循环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厂热力循环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轴布置的双机回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材料高温性能的持续提升,燃煤发电机组的蒸汽参数不断提高,以获得更高的循环效率,进一步降低机组的煤耗,减少温室气体和其它污染物排放。
提高蒸汽参数,是提高发电系统循环效率的最直接途径之一。但是随着蒸汽参数的提高,比较明显的带来以下问题:
1、主汽、再热蒸汽系统设计压力、设计温度提高,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高温合金管道材料,由于常规火电技术汽轮机的超高压缸、高压缸布置于汽机房内,与锅炉之间的高温管道长度近240多米,不仅昂贵的金属材料投资成本很大,而且管道长度及管件数量增加所引起的高品质蒸汽压损引起的热效率损失更大,经过估算,如能将超高压缸和高压缸以分轴方式就近布置,缩短这些管道长度,对于百万二次再热机组,汽机热耗能够降低近40kJ/kWh,具有极大的节能潜力;
2、回热抽汽过热度增大,回热加热器内汽侧和水侧换热不可逆损失增加,削弱了蒸汽参数升高带来的收益。蒸汽参数越高,这一矛盾越突出。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常规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在再热后的部分回热抽汽增设外置式蒸汽冷却器,来降低回热抽汽的过热度。另一种办法就是采用特殊的热力系统结构——双机回热系统,此方法能够大幅降低再热后回热抽汽的换热过热度,可以大幅提高回热抽汽能级利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轴布置的双机回热系统,本公开具有分轴布置的汽轮机热力系统减少主汽及再热蒸汽管道长度、降低汽水管道压损的优点,又具有双机回热系统降低回热抽汽过热度,提高机组回热循环效率的优点。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轴布置的双机回热系统,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包括:汽轮发电机组、多轴布置的主汽轮发电机组及回热式驱动小汽轮机发电机组;
所述汽轮发电机组靠近锅炉布置并与所述锅炉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多轴布置的主汽轮发电机组布置于汽机房内,与所述锅炉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回热式驱动小汽轮机发电机组驱动锅炉给水泵,提供给高压加热器、除氧器、混合式加热器回热抽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汽轮发电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超高压缸、高压缸及前置模块发电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多轴布置的主汽轮发电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压缸、低压缸及主发电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低压缸与低压加热器相连,提供回热抽汽至低压加热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低压缸与凝汽器相连,所述凝汽器布置在低压缸的下方,所述凝汽器通过凝给水泵与低压加热器相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回热式驱动小汽轮机发电机组包括依次相连的回热式驱动小汽机以及功率平衡发电机,回热式驱动小汽机分别与高压加热器、除氧器及混合式加热器相连,提供回热抽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回热式驱动小汽机进汽来自超高压缸或高压缸排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本公开具有分轴布置的汽轮机热力系统减少主汽及再热蒸汽管道长度、降低汽水管道压损的优点,又具有双机回热系统降低回热抽汽过热度,提高机组回热循环效率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75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