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向防撞吸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25890.3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1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帆;于文泽;王佳雨;李松岩;罗昌杰;魏伟;黄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徐汉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向 防撞吸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向防撞吸能装置,包括第一底板;吸能壁,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第一底板的一侧,吸能壁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一吸能块,第一吸能块固定于第二底板上;导向框架,连接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间隔处,并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以及吸能箱,固定于第一底板上,并容置于容置空间内。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吸能壁、导向框架与吸能箱配合,当发生斜向碰撞时,通过吸能壁初步调整撞击力的传递方向和吸收撞击力产生的能量,接着通过导向框架进一步牵引和修正撞击力的传递方向,使得撞击力分散在吸能箱的正向上,最后通过吸能箱将撞击力产生的剩余能量吸收,进而保证了车辆及司乘人员的安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防撞吸能装置受到斜向碰撞时吸能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被动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向防撞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轨道运输、公路运输等便捷、高效的运输及出行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安全防护问题也变得不容忽视。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行驶中的车辆发生撞击时,作为高速运行的大质量体所携带的巨大动能会在瞬间以多种形式的能量耗散,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如何延长能量耗散时间,在短时间内将大量动能吸收,尤其在斜向碰撞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优良的吸能特性,就成为装置在车辆上的防撞吸能装置必须攻克的难题。
目前,防撞吸能装置存在多个方面的不足,其中,当受到斜向碰撞时防撞吸能装置不会按照预定设想的情况发生变形,使吸能性能大大降低,甚至失效,带来极大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向防撞吸能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防撞吸能装置受到斜向碰撞时吸能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向防撞吸能装置,包括:
第一底板,用于连接被防护物;
吸能壁,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所述吸能壁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一吸能块,所述第一吸能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上;
导向框架,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的间隔处,并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以及
吸能箱,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上,并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框架包括:
四个弯折管,四个所述弯折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四个角部连接,四个所述弯折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四个角部连接;以及
四个第一支撑管,铰接形成两个X形支架,两个所述X形支架分别分布于所述吸能箱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撑管的相对两端与两所述弯折管的端部连接,所述弯折管的弯折角朝向与所述弯折管同侧的所述X形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框架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管的端部紧固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吸能箱紧固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管与所述弯折管紧固连接,所述弯折管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紧固连接,且所述弯折管的相对两端上开设有凹槽。
可选地,所述弯折管包括: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铰接;以及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铰接,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框架还包括:
第二支撑管或支撑板,紧固连接于两所述弯折管之间,所述第二支撑管或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X形支架相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58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农机修理用的操作平台
- 下一篇:一款斜行位上连动双斜向运动脱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