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立柱侧面抗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9490.1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2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业峰;朱晓亮;温泉;初丛莹;纪延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42 | 分类号: | B60R19/42;B62D25/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姜姗姗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立柱 侧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立柱侧面抗撞结构,C柱加强板下端与门槛焊接,上部延伸到后门锁上方120mm;后车门防撞梁I的前端支撑在B柱上铰链区域,后车门防撞梁II前端支撑在后车门防撞梁I中部并与后车门防撞梁I进行焊接,后端支撑在C柱加强板的门锁区域,后排R点锁定在由后车门防撞梁I、后车门防撞梁II和C柱加强板围成的三角区域内;B柱加强板II上部与B柱加强板I上端的顶点之间的距离为340mm;B柱加强板II下边缘与B柱加强板I的下边缘的距离为80mm;B柱底部两侧的修边线与门洞密封面垂直。用于在壁障重量增加40%以上和壁障X向后移250mm的侧面碰撞时,较好地保护了二排乘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白车身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的一种车身立柱侧面抗撞结构。
背景技术
C-NCAP2018的侧面碰撞增加了对二排乘员伤害情况的考察,壁障重量增加40%以上,壁障X向后移250mm。
目前的C柱结构单薄,对壁障后移250mm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导致二排乘员伤害非常大。现有技术中对C柱进行加强的车,后车门防撞梁搭接位置通常设置在B柱中部和C柱下部,缺陷是对后排R点的保护不足,R点会直接暴露在侧碰壁障的后上角的撞击区域,依然会形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立柱侧面抗撞结构,用于在壁障重量增加40%以上和壁障X向后移250mm的侧面碰撞时,较好地保护了二排乘员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身立柱侧面抗撞结构,包括B柱加强板I1、B柱加强板II2、后车门防撞梁I6、后车门防撞梁II7、C柱加强板8;所述的B柱加强板I1和B柱加强板II2焊接为一体后冲压成型,B柱加强板I1的下部与门槛5焊接,B柱加强板II2不与门槛5焊接,C柱加强板8下端与门槛5焊接,上部延伸到后门锁上方120mm;后车门防撞梁I6的前端支撑在B柱上铰链区域,下部支撑在C柱加强板8与门槛焊接区域;后车门防撞梁II7前端支撑在后车门防撞梁I6中部并与后车门防撞梁I进行焊接,后端支撑在C柱加强板8的门锁区域,后排R点9锁定在由后车门防撞梁I6、后车门防撞梁II7和C柱加强板8围成的三角区域内;所述的B柱加强板II2上部与B柱加强板I1上端的顶点之间的距离L1为340mm,即对B柱顶部进行削弱处理;B柱加强板II2下边缘与B柱加强板I1的下边缘的距离L2为80mm;B柱加强板II2的下部修边线11为碗状结构,B柱底部两侧的修边线与门洞密封面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的B柱加强板I厚1.2mm,B柱加强板II2比B柱加强板I短420mm且厚度为1.5mm。
有益效果如下:
1、对B柱顶部进行削弱处理,使B柱撞击后的入侵不会造成上部节点的过渡损伤致使整个B柱塌陷。
2、对B柱下部的弱化处理,即B柱加强板II2不与门槛焊接,可以防止B柱的侵入牵动门槛变形弯折。
3、下部和底部的修边线形状可以防止B柱下部成型时在密封面弯角处的起皱,改善成型性;相比传统X向平齐的水平修边对门槛的削弱作用更为明显,吸能更好。
4、壁障直接撞击区域的后下方正对着由后车门防撞梁I6、门槛5、C柱加强板8下部构成的非常强的节点。
5、壁障本体后上方的撞击点正对着由后车门防撞梁II7、C柱加强板8上部构成的非常强的节点,后排R点9藏置在三个梁构成的三角区域内。
6、C柱加强板延长至后门锁环上方120mm处,起到了对后门锁环进行加强的作用,防止碰撞后锁环破坏严重而无法开启车门逃生;同时车门防撞梁II7的存在除了保护作用以外,同时也支撑了后车门外板,提升了其表面刚度和NVH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94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