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管道用修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7244.2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4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牛广窑;从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精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30 | 分类号: | F16L55/30;F16L101/30;F16L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1108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管道 修补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下管道修补技术领域的一种地下管道用修补组件,地下管道用修补组件,包括拉绳器,所述拉绳器包括主壳,所述主壳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为半圆型槽柱结构,所述主壳体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第一挡环,所述第一挡环左壁中部焊接有环筒,所述环筒外端焊接有第二挡环,所述环筒和第二挡环外壁套接有橡胶套,所述主壳体顶部安装有副壳,且副壳为半圆柱型结构,所述副壳底部平面中部开设有升降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拉绳器的使用,无需之接用手与线缆进行接触,即,避免了线缆上的污秽污染到手部,同时,无需来回摘戴手套,省去了来回摘戴手套的麻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管道修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管道用修补组件。
背景技术
管道修复是指,对破损,泄漏的输送管道采取各种技术使其恢复正常的使用功能,其修复包括外防腐层修复与内修复两中技术。
其中,对于地下管道的内腔进行修复时,会将带有影像采集探头的金属缆杆插入管道的管腔中进行探查,然后,用表面带有槽纹的金属杆条对管道管腔内壁附着的污垢进行简易清理疏通,之后,再根据实际管道修复仪器的使用需求,将仪器需插入管道管腔的线缆等插入管腔内。
然而,将线缆插入管道管腔的原始手法是,直接徒手持握线缆进行捅插,虽然能够将线缆插入管道的管腔内。但是,由于管道内较为脏污,线缆插入过程,难免会来回对线缆进行拉伸或捅插,使得线缆表面沾染上污秽物,从而沾染到维修人员的手部;而带橡胶手套,一来使限制了手指的灵活性,二来,当维修人员对检测仪器进行指令输入时,需要将手套摘掉,不然,手套上的污秽物会污染到检测仪器的按键,而来回摘戴手套较为麻烦。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地下管道用修补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管道用修补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将线缆插入管道管腔的原始手法是,直接徒手持握线缆进行捅插,虽然能够将线缆插入管道的管腔内。但是,由于管道内较为脏污,线缆插入过程,难免会来回对线缆进行拉伸或捅插,使得线缆表面沾染上污秽物,从而沾染到维修人员的手部;而带橡胶手套,一来使限制了手指的灵活性,二来,当维修人员对检测仪器进行指令输入时,需要将手套摘掉,不然,手套上的污秽物会污染到检测仪器的按键,而来回摘戴手套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管道用修补组件,包括拉绳器,所述拉绳器包括主壳,所述主壳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为半圆型槽柱结构,所述主壳体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第一挡环,所述第一挡环左壁中部焊接有环筒,所述环筒外端焊接有第二挡环,所述环筒和第二挡环外壁套接有橡胶套,所述主壳体顶部安装有副壳,且副壳为半圆柱型结构,所述副壳底部平面中部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副壳顶部开设有插槽,且插槽位于升降槽的正上方,所述插槽与升降槽相连通,所述升降槽内腔安装有按压件,且按压件贯穿插槽。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槽壁的顶部壁面均匀开设有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环、环筒和第二挡环的环腔直径相同,且三者呈同轴心设置,第一挡环、环筒和第二挡环的环腔半径大于主壳体的槽腔半径。
优选的,所述副壳均匀开设有插口,且插口与螺纹孔相对齐。
优选的,所述按压件为人字型条块,且按压件底壁中部开设有弧形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拉绳器的使用,无需之接用手与线缆进行接触,即,避免了线缆上的污秽污染到手部,同时,无需来回摘戴手套,省去了来回摘戴手套的麻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精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精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7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灶灶台溢锅引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式自动埋弧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