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材吸附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1520.6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0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意如;顾志鹏;陈跃东;程四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东阳光医疗智能器件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71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材 吸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吸附治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板材吸附治具,包括上板(1)及下板(2),所述上板(1)与所述下板(2)密封连接,所述上板(1)与所述下板(2)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上板(1)和/或所述下板(2)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抽真空接口(3),所述上板(1)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吸附孔(4),所述吸附孔(4)周边设置有环形垫圈(5),所述环形垫圈(5)上端面高出所述上板(1)上端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材吸附治具,通过真空吸附替代双面胶粘贴固定板材,避免胶的残留,提高产品表面洁净度,且吸附治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吸附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材吸附治具。
背景技术
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的简称,数控机床)加工塑料板材传统的固定方式是双面胶粘,这种方式有多种缺点:
1.胶粘的位置不均匀时,会影响板材的平整度,加工后的产品合格率不高;
2.加工完成后取下产品较为麻烦且会划伤表面同时会有胶残留,影响产品表面洁净度,增加后续产品清洗的难度;
3.双面胶的粘贴和取下较为麻烦,加工速度慢,影响加工效率。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板材吸附治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吸附治具,通过真空吸附替代双面胶粘贴固定板材,避免胶的残留,提高产品表面洁净度,且吸附治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材吸附治具,包括上板及下板,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密封连接,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上板和/或所述下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抽真空接口,所述上板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吸附孔,所述吸附孔周边设置有环形垫圈,所述环形垫圈上端面高出所述上板上端面。
具体地,所述吸附孔贯穿所述上板,所述抽真空接口与外界抽真空装置连接,装置使用时,将待加工板材放置在所述上板上表面,启动所述抽真空装置,所述环形垫圈、所述待加工板材及所述吸附孔之间构成真空吸附腔室,将所述待加工板材固定。所述环形垫圈上端面高出所述上板上端面,吸附时所述待加工板材只与所述环形垫圈接触,避免所述待加工板材直接与吸附治具其他部位接触造成划伤。
优选的,所述空腔设置在所述下板的上表面,所述抽真空接口设置在所述下板侧壁处,所述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腔为设置在所述下板上表面的多条交错设置的真空凹槽。
具体地,所述吸附孔位于所述真空凹槽上方与所述真空凹槽连通,多条所述真空凹槽纵横交错设置,相互连通,采用凹槽结构便于加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附孔周边设置有垫圈放置槽,所述环形垫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垫圈放置槽内。
具体地,所述垫圈放置槽的内径大于所述吸附孔的外径,所述垫圈放置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环形垫圈的厚度,所述环形垫圈粘接固定在所述垫圈放置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板和/或所述下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真空压力表接口。
具体地,所述真空压力表接口与外界真空压力表连接,所述真空压力表显示所述吸附治具内吸附结构的压力。
优选的,所述真空压力表接口设置在所述下板侧壁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垫。
具体地,所述环形密封垫设置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靠近边缘处,所述环形密封垫将所有的吸附孔及所述空腔围设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东阳光医疗智能器件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东阳光医疗智能器件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15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