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直流双电源型自动切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6724.5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1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邵立;黄冬梅;杨超;宗兆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启辰数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277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双电源 自动 切换 电路 | ||
一种交直流双电源型自动切换电路,包括主电源、备用电源,电压型检测器,联动开关,主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联动开关是双刀开关,联动开关的其中一个开关部设置于主电源电路、另一个开关部设置于备用电源电路,主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池开关择一开启;主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作为电压型检测器的输入量,主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分别包括各自MOS管和三极管,MOS管和三极管组成开关电路。具有工作性能可靠,切换电路耗电很小,电路简单、占印制板面积小,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的内容只是为了帮助理解技术内容,并非现有技术。
随着城市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都需要持续、可靠的电力供应,尤其是一些机场、银行、通信等重要客户,一旦供电中断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单一电源的供电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目前很多的电力设备都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求必须用两路(甚至多路)电源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现在常用的两路电源切换装置,通常采用双二极管并联的方式或继电器切换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不但不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还会造成电力故障的发生,现有的技术中用于在主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进行切换的电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两个二极管来实现主备电源的切换电路,由于二极管有一定的压降,所以功率上损耗较大,发热比较严重且效率低;另一种是使用两个PMOS管来实现主备电源的切换电路,缺点是成本比较高,稳压及整流电路结构复杂,硬件占空间大且检修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交流(市电)与直流(备用电池)之间进行自动切换功能的,在交直流电源自动切换电路中,应以交流电优先,主电池备用,在自动切换过程中不间断用户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交直流双电源型自动切换电路,包括主电源、备用电源,电压型检测器,联动开关,主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其特征在于:联动开关是双刀开关,联动开关的其中一个开关部设置于主电源电路、另一个开关部设置于备用电源电路,主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池开关择一开启;主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作为电压型检测器的输入量,主电源开关和备用电源开关分别包括各自MOS管和三极管,MOS管和三极管组成开关电路。
优选的,主开关电源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电压型检测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主电源相连,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MOS管相连,第一MOS管的漏极与主电源相连,第一MOS管的栅极接地,栅极和地之间有第一发光二极管。
优选的,备用电源开关包括第三MOS管和第四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主电源相连,第四三极管和主电源之间有第二发光二极管。
优选的,第一MOS管和第三MOS管的栅极和漏极之间有肖特二极管,肖特二极管的正极与漏极相连、负极与栅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双刀单掷开关S合上后,若主电源电压高于Vth,CL型电压检测器输出高电平,此高电平使VT2导通,使VT1的栅极G接近地电平,有一个合适的电压使VT1导通,向负载供电;与此同时,此高电平使VT4导通,R4上的电压接近备用电池电压,使VT2的–Vgs≈0V,VT2截止,当主电源失电使电压降Vth以下时,则CL型电压检测器输出低电平,此低电平使VT2及VT4截止,VT2截止则使VT1截止,VT4截止使R4接地,同时VT3导通,则由备用电池向负载供电。这种切换是全自动的,并且切换时间小于10us,同时为了防止在切换瞬间影响负载工作,此时由C1向负载供电。
如图1所示的第一MOS管VT1和第三MOS管VT3均为双P沟道的功率MOS管,第二三极管VT2和第四三极管VT4均为三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启辰数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启辰数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67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涡轮罩的固定夹具
- 下一篇:一种抗震型土木工程加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