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货车刹车系统自动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4555.7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0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程联社;齐焕敏;陆健;吕秋硕;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蕊转 |
地址: | 712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货车 刹车 系统 自动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货车刹车系统自动冷却装置,包括汽车制动教学试验台,汽车制动教学试验台内部分别设有刹车片A、刹车片B、刹车片C、刹车片D,刹车片A的外侧分别设有雾化喷嘴B和红外测温仪B,刹车片B的外侧分别设有雾化喷嘴C和红外测温仪D,刹车片C的外侧分别设有雾化喷嘴D和红外测温仪C,刹车片D的外侧分别设有雾化喷嘴A和红外测温仪A,红外测温仪A、红外测温仪B、红外测温仪C及红外测温仪D均连接在比较器上,比较器还依次连接智能单回路测控仪和电磁阀;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刹车系统中由于温度未知,驾驶员不能及时做出反应而引起刹车片温度过高甚至失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刹车冷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货车刹车系统自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汽车消费大国,2018年全年汽车销售为2323.7万辆,其中大型车辆销量为388.56万辆。在道路运输中,长时间刹车导致刹车片过热引起热衰性,导致刹车失效,造成交通事故。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给车辆增加一个水箱,将水箱内的水通过管道引到刹车片,车辆起动后,打开阀门,利用水对刹车片进行冷却。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对车辆刹车系统进行冷却,但其喷水量不可控,不论刹车片温度高低,都不间断的大量淋水,造成水浪费,也会使成路面湿滑,特别在冬季还会造成路面结冰,对行车安全造成很大隐患,这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而且由于水箱容积有限,长途下坡或运输中中途需要加水,也易引发由于缺水而造成刹车失灵。另外,传统的刹车冷却系统司机对刹车片的温度未知,不能提前采取减速等措施,当感知刹车失效时,采取的措施也是非常有限;更不能使车速和刹车片温度之间建立联系。因此,设计一款全新的大型车辆刹车预警和冷却控制系统是我国道路运输行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货车刹车系统自动冷却装置,解决了现有刹车系统中由于温度未知,驾驶员不能及时做出反应而引起刹车片温度过高甚至失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货车刹车系统自动冷却装置,包括汽车制动教学试验台,汽车制动教学试验台内部分别设有刹车片A、刹车片B、刹车片C、刹车片D,刹车片A与刹车片B分别用来模拟大货车前桥对应的两个轮胎上的刹车片,刹车片C、刹车片D分别用来模拟大货车后桥的对应的两个轮胎上的刹车片,刹车片A的外侧分别设有雾化喷嘴B和红外测温仪B,刹车片B的外侧分别设有雾化喷嘴C和红外测温仪D,刹车片C的外侧分别设有雾化喷嘴D和红外测温仪C,刹车片D的外侧分别设有雾化喷嘴A和红外测温仪A,红外测温仪A、红外测温仪B、红外测温仪C及红外测温仪D均连接在比较器上,比较器还依次连接智能单回路测控仪和电磁阀;雾化喷嘴A、雾化喷嘴B、雾化喷嘴C及雾化喷嘴D分别连接供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供水装置包括水箱,水箱内部设有自吸式潜水泵,自吸式潜水泵的一端与电源通过逆变压器连接,自吸式潜水泵的另一端依次经由放水开关、可变三通管与电磁阀出水管相接,电磁阀出水管将水箱中的水分别输送至雾化喷嘴A、雾化喷嘴B、雾化喷嘴C及雾化喷嘴D中。
雾化喷嘴A安装在雾化喷嘴固定钢丝D上,雾化喷嘴B安装在雾化喷嘴固定钢丝A上,雾化喷嘴C安装在雾化喷嘴固定钢丝B上,雾化喷嘴D安装在雾化喷嘴固定钢丝C上。
水箱内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水箱的顶部设有报警灯,报警灯与液位传感器连接。
红外测温仪A、红外测温仪B、红外测温仪C、红外测温仪D的型号均为MIK-AL-10。
雾化喷嘴B和红外测温仪B分别平行设置在刹车片A的外侧,且雾化喷嘴B和红外测温仪B距刹车片A的距离相等;雾化喷嘴C和红外测温仪D分别平时设置在刹车片B的外侧,且雾化喷嘴C和红外测温仪D距刹车片B的距离相等;雾化喷嘴D和红外测温仪C分别平行设置在刹车片C的外侧,且雾化喷嘴D和红外测温仪C距刹车片C的距离相等;雾化喷嘴A和红外测温仪A分别平行设置在刹车片D的外侧,且雾化喷嘴A和红外测温仪A距刹车片D的距离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45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热源双烘道双循环烘干机
- 下一篇:一种蔬菜种植用种子播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