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生物处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1106.2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1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献芳;李俊龙;田亚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绿明利环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1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文录 |
地址: |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生物 处理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级生物处理器,包括外壳、厌氧池、沉淀池、污泥管、主螺杆和副螺杆,所述外壳的圆周内壁焊接所述厌氧池,所述厌氧池的圆周内壁焊接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污泥管,所述污泥管的圆周外壁插接所述主螺杆和所述副螺杆,该种多级生物处理器,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通过严格分区运行,增强污水的生化效果,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使污水处理实现多级生化处理,使得处理效果更稳定,出水效果更有保障,在污泥排放过程中,可进行分筛,对大颗粒杂质阻挡,保证排放的安全性,利用被电机带动的螺杆,可在排放过程中进行引导,降低阻塞几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级生物处理器。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
根据国内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情况和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投入使用情况调查可知,虽然现有污水处理工艺较多,但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均采用生化处理工艺,如氧化沟、SBR法、CASS法、生物滤池等工艺技术,污水厂的核心内容就是生化处理区的建设,生化处理区处理污水的效果是污水厂尾水能否达标的关键,决定污水处理效果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化单元采用的工艺。
目前污水处理厂生化单元的方式,基本上是好氧、厌氧结合的方式,通过该方式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但在实际建设、运行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氧化沟、SBR法、CASS法还是生物滤池工艺,各区的分隔并不明显,大多是通过控制充氧区段或者充氧时间来达到厌氧、缺氧、好氧的转换,但是污泥区并未实现分区运行,处理效果并不好,尤其是操作不规范时处理效果更是差强人意,会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整体水质排放,且污泥在排放中极易携带大颗粒杂质,安全性低,也易造成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生物处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污水处理厂生化单元的方式,基本上是好氧、厌氧结合的方式,通过该方式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但在实际建设、运行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氧化沟、SBR法、CASS法还是生物滤池工艺,各区的分隔并不明显,大多是通过控制充氧区段或者充氧时间来达到厌氧、缺氧、好氧的转换,但是污泥区并未实现分区运行,处理效果并不好,尤其是操作不规范时处理效果更是差强人意,会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整体水质排放,且污泥在排放中极易携带大颗粒杂质,安全性低,也易造成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级生物处理器,包括外壳、厌氧池、沉淀池、污泥管、主螺杆和副螺杆,所述外壳的圆周内壁焊接所述厌氧池,所述厌氧池的圆周内壁焊接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污泥管,所述污泥管的圆周外壁插接所述主螺杆和所述副螺杆,所述外壳的圆周外壁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圆周内壁插接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厌氧池的圆周内壁焊接有主生化区,所述主生化区的圆周内壁焊接有副生化区,所述沉淀池的圆周外壁通过法兰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污泥管的圆周外壁粘接有管壳,所述管壳的左右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左右侧壁插接有螺栓,所述管壳通过侧板上的所述螺栓与所述沉淀池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污泥管的圆周内壁开设有槽环,所述槽环的内部镶嵌有隔板,所述污泥管的圆周内壁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的圆周内壁插接有主螺杆和副螺杆,所述主螺杆和所述副螺杆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主电机和副电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内径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厚度和所述槽环的高度相同,所述隔板的圆周内壁粘接有金属滤网。
优选的,所述主螺杆和所述副螺杆与所述主电机和所述副电机的连接位置均套接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绿明利环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绿明利环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1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生态护岸立体绿化绿植结构
- 下一篇:模具脱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