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18668.3 | 申请日: | 2020-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5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福龙;朱利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振龙减震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4 | 代理人: | 马丽丽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外 双簧 可调 减震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包括下橡胶圈,所述下橡胶圈的内侧固定有下衬套,所述下橡胶圈的一侧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的一侧设置有并紧螺母,所述并紧螺母的一侧设置有下弹簧座,所述下弹簧座远离并紧螺母的一侧设置有上托架,所述上托架远离下橡胶圈的一侧设置有上橡胶圈,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调节器,通过转动调节器,实现将调节器对内弹簧的预压力进行调节,通过转动调节器外圆上的螺母来调节外弹簧的预压力,且通过转动调节器,使内弹簧与外弹簧的预压力同时增加或减小或转动调节器调节内弹簧与外弹簧预压力,通过调节器的内弹簧和外弹簧的预压力,能更大程度上适应后减震器的不同总成反力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摩托车后减震器,一般每支后减震器安装有一支减震弹簧,以承受载荷吸收震动,而随着客户对摩托车后减震器舒适性要求的不断的提高,减震器生产厂家又设计出了一支后减震器上同时安装有两支弹簧的双弹簧摩托车后减震器,根据双弹簧摩托车后减震器弹簧的组合形式,又可分为并联式双簧(或称内外双簧)后减震器和窜联式双簧(或称上下双簧)后减震器。
而现有的普通单簧摩托车后减震器的承载能力低,减震器的弹簧刚度单一,不能同时很好地满足单人乘座、双人乘座及重载时对后减震器总成反力的不同需求,且上面提到的两种减震器在调节弹簧预压力时,只能两个弹簧同时调整,不能分开单独调节预压力,调节幅度较大,不能进行微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减震器的承载能力低,不能同时很好地满足单人乘座、双人乘座及重载时对后减震器总成反力的不同需求,且弹簧不能分开单独调节预压力,调节幅度较大,不能进行微调的问题,提供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外双簧可调后减震器,包括下橡胶圈,所述下橡胶圈的内侧固定有下衬套,所述下橡胶圈的一侧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的一侧设置有并紧螺母,所述并紧螺母的一侧设置有下弹簧座,所述下弹簧座远离并紧螺母的一侧设置有上托架,所述上托架远离下橡胶圈的一侧设置有上橡胶圈,且上橡胶圈的内侧固定有上衬套,所述下弹簧座的一侧设置有阻尼器组件,且阻尼器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弹簧导套,所述阻尼器组件的末端延伸至上托架的内部,且上托架的一侧设置有螺母,所述弹簧导套的外侧缠绕有内弹簧,且内弹簧的两侧分别与阻尼器组件与上托架固定连接,所述下弹簧座的外侧缠绕有外弹簧,且外弹簧的两侧分别与下弹簧座与上托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衬套和上衬套的内侧皆设置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下弹簧座通过并紧螺母与调节器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阻尼器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多组限位块,且调节器通过限位块与阻尼器组件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阻尼器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减震垫。
优选地,所述内弹簧和外弹簧皆呈螺旋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调节器,通过转动调节器,实现将调节器由低档位向高档位和由高档位向低档位调节,对内弹簧的预压力进行调节,通过转动调节器外圆上的螺母来调节外弹簧的预压力,从而实现对内弹簧和外弹簧分别进行调节预压力,且通过转动调节器,使内弹簧与外弹簧的预压力同时增加或减小或转动调节器调节内弹簧与外弹簧预压力后,再通过调节并紧螺母与下弹簧座的高度来调节外弹簧的预压力,通过调节器的内弹簧和外弹簧的预压力调节范围更大,后减震器总成反力大小范围也越大,能从更大程度上适应后减震器的不同总成反力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振龙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振龙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86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