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身抗体谱检测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16661.8 | 申请日: | 2019-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9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健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5/00;B01L3/00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身抗体 检测 芯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身抗体谱检测芯片,包括芯片基体,芯片基体上设置检测区,检测区设置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均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均为沿检测区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阻隔部的长度方向与检测区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二阻隔部的长度方向与检测区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本实用新型的自身抗体谱检测芯片,通过在检测区设置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形成迷宫结构,可以使流动至检测区的检测样本与检测区的抗体充分混合反应,容易控制检测样本流速,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芯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身抗体谱检测芯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身抗体谱检测芯片主要是由芯片基体以及在芯片基体上设置的加样区、反应区、检测区、废液区和缓冲液区组成。检测样本在流动至检测区后,检测样本的流速较快,不容易控制,检测区的检测样本不能与检测区包被的抗体充分混合,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身抗体谱检测芯片,目的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自身抗体谱检测芯片,包括芯片基体,芯片基体上设置有第一加样区、第二加样区、与第一加样区连通的缓冲液区、与第二加样区连通的反应区和与反应区连通的检测区,所述检测区设置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均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均为沿检测区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阻隔部的长度方向与检测区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二阻隔部的长度方向与检测区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相邻两个第一阻隔部之间布置一个第二阻隔部。
所述所有第一阻隔部和所有第二阻隔部均为沿所述检测区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相邻两个第一阻隔部之间的第二阻隔部位于该相邻两个第一阻隔部的中间位置处。
所述第一阻隔部的表面上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凹槽为沿第一阻隔部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第一凹槽为圆弧形凹槽。
所述第二阻隔部的表面上设置第二凹槽,第二凹槽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二凹槽为沿第二阻隔部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第二凹槽为圆弧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自身抗体谱检测芯片,通过在检测区设置第一阻隔部和第二阻隔部,形成迷宫结构,可以使流动至检测区的检测样本与检测区的抗体充分混合反应,容易控制检测样本流速,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身抗体谱检测芯片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1、芯片基体;2、第一加样区;3、第二加样区;4、第一微流控通道;5、缓冲液区;6、反应区;7、检测区;8、废液区;9、第一连通管道;10、第二连通管道;11、第一阻隔部;12、第二阻隔部;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第二微流控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健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健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66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吹瓶机用瓶胚成型预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充气式可移动操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