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6003.0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35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93 | 分类号: | G01S17/93;G01S7/484;G01S7/497;H01S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郑光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发射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激光发射模组,包括:发射室、发光模块、扩散片、导电膜以及驱动模块;发光模块、导电膜分别与驱动模块电连接;发射室上设置有开孔,扩散片设置于开孔内;发光模块设置于发射室内扩散片的对侧,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通过扩散片进行散射后,发射到外界环境中;导电膜贴覆于扩散片靠近发射室的一侧;驱动模块通过检测导电膜的电流,确定扩散片是否损坏。通过在扩散片的内表面上贴覆导电膜,并根据导电膜的电流来确定扩散片是否发生损坏,实现了对扩散片的自动监测,以便能够及时监测到扩散片损坏的情况,能够及时更换扩散片,避免了由于扩散片损坏而导致激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对电子设备的功能需求也日益提高。目前的电子设备已经具备3D(Dimensions,维)摄像功能,能够采用结构光、飞行时间、双目结构光等原理来进行3D摄像,3D摄像过程中需要通过激光发射模组向外界环境发射激光,以便接收到经过障碍物反射的激光。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激光发射模组包括发射室1、发光模块2和扩散片3。其中,扩散片3设置于发射室1的开孔中,发光模块2设置于发射室1内,且位于扩散片3的对侧。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通过扩散片发射到外界环境中,能够避免发射的激光直接投射到人体上而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但是该激光发射模组的扩散片由于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可能会出现损坏,当扩散片出现损坏时,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可能会直接投射到人体上,对人体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可解决上述存在的扩散片发生损坏时,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发射模组,所述激光发射模组包括:发射室、发光模块、扩散片、导电膜以及驱动模块;
所述发光模块、所述导电膜分别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发射室上设置有开孔,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开孔内;
所述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发射室内所述扩散片的对侧,所述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通过所述扩散片进行散射后,发射到外界环境中;
所述导电膜贴覆于所述扩散片靠近所述发射室的一侧;
所述驱动模块通过检测所述导电膜的电流,确定所述扩散片是否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第一光接收模块,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发射室内,且与所述发光模块位于所述发射室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模块发射后经由所述扩散片反射的激光;
所述驱动模块通过检测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的电流,确定所述扩散片是否出现脏污或者异物遮挡;或者,所述驱动模块通过检测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的电流,调整所述发光模块的发光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为不可见光,所述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第二光接收模块,所述第二光接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二光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发射室之外;
所述第二光接收模块为不可见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模块发射后经由障碍物反射的激光;
所述驱动模块通过检测所述激光的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确定与所述障碍物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所述温度传感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单元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60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锁死功能的光纤导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高稳固性的防蚊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