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双导轨精密智能助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6378.3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2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葛文军;徐香翠;张燕军;徐荣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H1/00 | 分类号: | B25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导轨 精密 智能 助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基于双导轨精密智能助力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快速准确定位,适时掌握切削加工深度,适时控制加工扭矩;稳步的自动进给,使移动时受力均匀,巧妙运用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原理,使电动工具(如手动切割机、手电钻)在工作时能得到适度支撑;不但节省人力、降低加工强度,而且保证加工的质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双导轨精密智能助力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左滑轨、右滑轨、固定板、横板、伺服电机、丝杆、助力座、支撑机构;左滑轨、右滑轨与固定板、横板连接构成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变电动工具的工作状态,特别涉及改变手动切割机、手电钻工作时无支撑、无基准、无自动进给及进给深度的工作状态,属于智能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动工具品种繁多,但多数是手动为主,使用效果主要靠使用者的技术和人力,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受伤事故。例如,手电钻具有调速功能,通常能胜任钻孔、打磨、旋紧和旋松螺母等功能。但在很多情况下,工作时没有支撑处于悬空的工作状态,并且要靠人工进行工作,特别是在所工作的位置工件悬空、刚性很差、没有支撑力点时,用劲的程度还需要掌握适度,不然会使手电钻无法工作,甚至破坏工件,更有甚者会因为使用者技术和人力不足,会使刀具折断飞出,伤害到使用者。再例如,手动切割机是用高速旋转的锯片刀切割工件,虽高效方便,但切割面毛糙不平,特别是使用者要有一定的技术和人力才能使用,否则高速旋转的锯片刀一但折断飞出,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以上的工作状态更加没有自动进给技术,会给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和加工强度增加。除了以上问题,还有不能掌握切削加工适时深度,不能适时控制加工扭矩等,这就需要一个新的智能化的方案来解决。
针对以上现象,提供一种基于双导轨精密智能助力装置,能够使电动工具(如手动切割机、手电钻)工作时,快速准确定位、适度支撑、降低加工强度装置,能自动进给移动,适时掌握切削加工深度,适时控制加工扭矩;避免严重的伤害事故发生,保证加工质量和降低加工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基于双导轨精密智能助力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快速准确定位,适时掌握切削加工深度,适时控制加工扭矩;稳步的自动进给,使移动时受力均匀,巧妙运用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原理,使电动工具(如手动切割机、手电钻)在工作时能得到适度支撑;不但节省人力、降低加工强度,而且保证加工的质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双导轨精密智能助力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左滑轨、右滑轨、固定板、横板、伺服电机、丝杆、助力座、支撑机构;左滑轨、右滑轨与固定板、横板连接构成框架;所述横板中间镂空,宽度与助力座的宽度匹配,横板一边匹配连接左滑轨、右滑轨,在连接左滑轨、右滑轨的横板中间设有凹槽匹配安装平面轴承,横板另一边下端设有铰接点匹配铰接支撑机构上端;固定板上方安装伺服电机,中间设有过孔穿过丝杆,丝杆上端匹配固定伺服电机转动轴,丝杆底端与横板中间设有凹槽匹配安装的平面轴承配合,助力座的贯穿孔Ⅰ、贯穿孔Ⅱ与左滑轨、右滑轨精密配合,助力座中间安装活令与丝杆匹配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由两个支座构成,支座内设有夹钳,支座之间设有拉簧连接;支座为上面小下面大的锥体,其上端与横板另一边下端设有的铰接点铰接,中间设有通槽,其形状大小与夹钳匹配,垂直于通槽的位置设有通孔;夹钳能快速定位并手动夹紧,下边固定钳轴向方向设有调整槽,上边铰接活动钳,之间安装弹簧;夹钳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垂直于通槽位置设有的通孔,固定安装于支座下端通槽内,两个支座下端通槽内安装的夹钳相对摆放。
所述助力座两边设有贯穿孔Ⅰ、贯穿孔Ⅱ匹配安装滑动轴承,中间位置设有活令与丝杆匹配,中间位置设有活令的外侧设有正锥体型腔,正锥体型腔的中间位置设两个紧固螺纹孔。
所述左滑轨、右滑轨截面为圆柱形,其圆柱度不大于0.015mm,左滑轨、右滑轨轴心线之间平行度不大于0.02mm,且都垂直与水平面。
所述伺服电机与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63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形内支撑大直径波纹管管涵柔性反包回填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筒状钛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