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6887.1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7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檀金鑫;王恒;田宇星;高沙沙;谢连青;祖亮;姚文天;李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20 | 分类号: | F01P3/20;F01P7/14;F01P11/00;F01P11/02;F16H57/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郝伟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共用 水罐 冷却 循环系统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属于车辆冷却领域,包括高温冷却系统、低温冷却系统和溢气补水系统,高温冷却系统包括高温散热器;低温冷却系统包括低温散热器、水冷中冷器、油冷器和电子水泵;溢气补水系统包括溢水罐、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第一溢气管、第二溢气管和第三溢气管,第一溢气管和第二溢气管经第一三通节流阀并联后与第一溢气总管相连,第一溢气总管和第三溢气管经第二三通节流阀并联后与第二溢气总管相连,第一溢气管和第二溢气管上分别设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两个系统共用一个溢水罐补水,节省布置空间和安装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降低涡轮增压车型涡轮迟滞,提升动力响应速度,水冷中冷器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水冷中冷器可大幅减少增压器的减压时间,缩短增压气体的流通路径,从而缩短涡轮迟滞的时间,提升动力响应速度。由于发动机内冷却液温度一般在100℃左右,而水冷中冷器的冷却液温度在50-60℃左右,变速器的冷却液温度在70℃左右,因而需要水冷系统保证车辆正常稳定运行。但是由于涡轮增压系统内各部分的冷却温度不同,因此,目前的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冷却发动机及变速器的高温冷却循环系统和用于水冷中冷器的低温冷却循环系统,也即采用两个独立循环系统。而为了排除循环系统内的气体,并对循环系统进行补水,两个循环系统需要分别连接一个溢水罐,造成结构复杂、安装成本高、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系统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低温共用溢水罐的冷却循环系统,包括高温冷却系统、低温冷却系统和溢气补水系统,高温冷却系统包括高温散热器,用于发动机的冷却;低温冷却系统包括串联连通的低温散热器、水冷中冷器、油冷器和电子水泵,电子水泵用于驱动冷却水循环流动对水冷中冷器和变速器进行冷却;溢气补水系统,包括用于储水的溢水罐、用于给所述高温散热器补水的第一补水管、用于给所述低温散热器补水的第二补水管、用于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相连的第一溢气管、用于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相连的第二溢气管和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出水端相连的第三溢气管,所述第一溢气管和所述第二溢气管经第一三通节流阀并联后与第一溢气总管相连,所述第一溢气总管和所述第三溢气管经第二三通节流阀并联后与第二溢气总管相连,所述第二溢气总管与所述溢水罐相连,所述第一溢气管和所述第二溢气管上分别设有用于防止倒流的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溢气补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溢水罐相连的总补水管,所述第一补水管、所述第二补水管经第一三通接头与所述总补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分设在所述高温散热器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补水管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端相连,所述第一溢气管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出水端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进水端借助高温回水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回水管上设有管接头,所述第三溢气管与所述管接头的出水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的冷却进水端与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端借助高温进水管相连,所述高温进水管上设有用于将冷却水送入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进水管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靠近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出水端。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在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同一端,所述第二补水管连接在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水端或出水端相对的一端,所述第二溢气管连接在与所述低温散热器的进水端或出水端相同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68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输入往复式输出的运动机构
- 下一篇:便携式智能水田除障除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