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内嵌式抬升装置的无砟轨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6485.3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8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刘伟;马跃;赵岩;李亮;孟祥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旭 |
主分类号: | E01B2/00 | 分类号: | E01B2/00;E0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吴航 |
地址: | 110021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内嵌式 抬升 装置 轨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内嵌式抬升装置的无砟轨道结构,包括轨道路基和抬升装置,所述抬升装置预埋在所述轨道路基中,适于在所述轨道路基发生工后沉降时抬升所述轨道路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内嵌式抬升装置的无砟轨道结构利用预埋的抬升装置来抬升轨道路基,有效的降低了轨道路基沉降治理的难度,而且工作效率高,保证高铁运营正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内嵌式抬升装置的无砟轨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提高,无砟轨道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极大促进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
目前,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特殊工程地质、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路基段的无砟轨道会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特别是发生工后沉降,由于无砟轨道结构后期不易维修,导致高速铁路运营期间进行路基沉降治理极为困难。
由此可见,研发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具有内嵌式抬升装置的无砟轨道结构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无砟轨道结构在发生工后沉降时,由于无砟轨道结构后期不易维修,导致高速铁路运营期间进行路基沉降治理极为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内嵌式抬升装置的无砟轨道结构,包括轨道路基和抬升装置,所述抬升装置预埋在所述轨道路基中,适于在所述轨道路基发生工后沉降时抬升所述轨道路基。
这样,利用预埋的抬升装置来抬升轨道路基,有效的降低了轨道路基沉降治理的难度,而且工作效率高,保证高铁运营正常。
可选的,所述抬升装置包括第一抬升机构,所述轨道路基包括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下方的桩基础,所述第一抬升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桩基础之间。
这样,通过第一抬升机构对底座进行抬升,在底座与桩基础之间的抬升间隙内放置预制垫层,以消除轨道路基的工后沉降。
可选的,所述底座下方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所述桩基础。
这样,四个桩基础可以分摊底座以及安装于底座上方的路基结构的重量,从而提高了桩基础对底座以及安装于底座上方的路基结构的承载能力;而且在底座的四角处抬升底座,使得底座在抬升过程中较为平稳,不容易发生倾斜。
可选的,所述第一抬升机构包括第一千斤顶,所述第一千斤顶的一端与所述桩基础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
这样,利用第一千斤顶来实现对底座的抬升,不仅承载能力好,而且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方便预埋。
可选的,所述第一抬升机构还包括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第一千斤顶相对应的位置处。
这样,第一顶板的设置可以增强底座与第一千斤顶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底座直接与第一千斤顶抵接时,底座上与第一千斤顶相对应的位置处因受压较大而发生凹陷。
可选的,所述第一抬升机构还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固定在所述桩基础上与所述第一千斤顶相对应的位置处。
这样,可以防止第一千斤顶因负重下陷或载荷偏移而使第一千斤顶倾斜或翻倒,保证第一千斤顶能够正常工作;而且增大了第一千斤顶下端的承压面积,从而提高了第一千斤顶与桩基础之间连接的平稳性,避免第一千斤顶发生陷落或滑动而引发事故。
可选的,所述第一抬升机构还包括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预埋在所述桩基础内,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配合,适于在抬升所述底座后提供辅助支撑力。
这样,可以将底座与桩基础固定起来,避免在放置预制垫层过程中,因底座与桩基础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使得第一千斤顶偏离顶升方向,影响第一千斤顶的再次顶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旭,未经陈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64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轮机轴承箱密封装置
- 下一篇:水泵用降噪防水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