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挖掘机斗杆后支座的铸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12489.8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9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周效将;许建华;李亦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常林永青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B22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蒋路帆 |
地址: | 213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掘机 斗杆后 支座 铸造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挖掘机斗杆后支座的铸造模具,包括砂箱、后支座模具和浇道模具,后支座模具包括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芯模模具、冒口模具和流道模具,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对称布置在砂箱内,芯模模具位于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的中部下方,冒口模具位于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的左右两端,流道模具位于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之间,与冒口模具连接;本装置采用冒口模具位于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左右两端改变了冒口与后支座的接触位置和接触面积,减低了后支座后期加工难度,并且通过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的左右端面来控制加工预留量,提高了后支座的加工效率,保证了后支座的外观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挖掘机斗杆后支座的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挖掘机作为重要的工程机械之一,广泛用于建筑、道路、矿山、河道等工程领域,主要作用是进行挖掘作业。挖掘机有别于其它的工程机械,其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往往对结构件的刚度、强度以及可靠性有更高的要求。挖掘机的工作装置的设计中,根据挖掘机总体布置设计的要求在满足各项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需要拥有最小的自重,所以结构件需采用最优化设计;一种双节动臂挖掘机的动臂由两节动臂构成。双节动臂分别为下动臂和上动臂,下动臂的下端铰接于挖掘机回转平台,并在下动臂与回转平台之间连接有推动下动臂绕铰接点转动的下动臂油缸。上动臂的后端与下动臂的上端铰接,上动臂与下动臂之间设置有上动臂油缸推动上动臂油缸绕下动臂上端铰接点转动,上动臂的前端与斗杆铰接;现有的上动臂为箱型结构,在箱型结构的后端设置有后支座,用于与下动臂上端铰接,箱型结构后部的下侧设置有下支座,用于与上动臂油缸连接。箱型结构的前端设置有前支座用于与斗杆铰接,箱型结构的上侧设置有上支座用于与斗杆油缸铰接;在原有的结构中,挖掘机斗杆上的后支座常常使用锻件或钢板件组装焊接而成,锻件或钢板件组装焊接时,由于焊接面积过大,存在焊接应力较大,产品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开裂故障率高,严重影响挖掘机的稳定性,目前,斗杆上后支座逐渐由整体的焊接结构型铸钢件替代,但是现有的铸造模具结构简单,冒口颈与圆形的外围轮廓连接,切割时无法控制预留量,预留量过多劳动强度大并且损伤刀具,预留量过少需要补焊,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外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下问题,现有的铸造模具结构简单,冒口颈与圆形的外围轮廓连接,切割时无法控制预留量,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外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挖掘机斗杆后支座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砂箱、后支座模具和浇道模具,所述后支座模具布置在砂箱的内部,所述浇道模具位于后支座模具的上方,型砂填充在砂箱与后支座模具、浇道模具之间的空隙,所述后支座模具包括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芯模模具、冒口模具和流道模具,所述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结构相同,对称布置在砂箱内;所述芯模模具为四个,两两一组,分别位于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的中间下方,与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的轴线垂直,并与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内部的侧面连接;所述冒口模具为四个,分别位于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的左右两端,并与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的端面连接;所述流道模具位于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之间,并伸出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的两端,与冒口模具的中心连接。
在此基础上,所述流道模具为“工”字型结构,所述上后支座模具、下后支座模具位于“工”字型中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冒口模具位于“工”字型上下两端的左右两侧。
在此基础上,所述流道模具“工”字型的中部设置有凸起,浇道模具套设在流道模具凸起的上方。
在此基础上,所述芯模模具为半圆环形结构,其圆环的开口端与上后支座模具的外径相重合。
在此基础上,所述冒口模具为截面为椭圆的柱形结构,所述椭圆的长径与上后支座模具的轴向垂直,所述椭圆的长径小于上后支座模具最外端直径,柱形结构的下端与上后支座模具的端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常林永青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常林永青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24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