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流车厢内部装运轨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08244.8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1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肖伟;郭金耀;杨丹;肖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47/00 | 分类号: | B61D4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徐雄 |
地址: | 414002 湖南省岳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流 车厢 内部 装运 轨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物流车厢内部装运轨道,它包括设置在车体内底面上的承重座和间隔均匀分布的底板升降装置;底板升降装置上端设置有底板;底板一侧或两侧通过底板铰接座活动连接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下方设置有限位板铰接座;推拉杆下部通过设置升降杆装置与车体内底部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运送至车厢内部的物流货物进行快速摆放整理,整个货物进出过程无需人工抬升提拉,且不会发生卡位和剧烈碰撞的情况,极大提高物流交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铁物流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物流车厢内部装运轨道。
背景技术
当今时代,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而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其中运输和装卸搬运在这些环节中起着尤为关键作用,它们决定当前物流环境中所占时间和货物损耗的关键性因素。
对于当前的物流行业,目前采取的主要配送方式为机动车配合高速公路来实现物品的运输,而这一环节就大大影响了货物的装卸量和运输时间,对于社会交通日新月异的不断提速,以上的运输方式就会因为成本高和效率降低而被逐渐淘汰;从当前的物流发展形式来看,一种更为快速和高效的物流运输方式正悄然兴起,那就是高铁物流。
当然,目前影响高铁物流方式发展脚步的限制性因素还有很多,比如高铁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存在更短的停站装卸时间,以现有的货物装卸设备无法实现高铁物流所要求货物装卸搬运效率,同时对于高铁货运,需要特别制定更加合理的车厢布局;也需要设计用内外进出货物更快效率的出入装置;更需要一种快速即时配合高铁到站的月台轨道及快速连接月台与车厢之间的传递装置,最后还要考虑其大宗货物在运送过程中,对货物避免碰撞或固定保护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物流车厢内部装运轨道,它可以对运送至车厢内部的物流货物进行快速摆放整理,整个货物进出过程无需人工抬升提拉,且不会发生卡位和剧烈碰撞的情况,极大提高物流交接效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流车厢内部装运轨道,它包括设置在车体1内底面上的承重座2和间隔均匀分布的底板升降装置3;所述底板升降装置3上端设置有底板4,所述底板4上设置有底板凹槽6,且底板凹槽6内设置有用于传递货物的滚筒组5;所述底板4一侧或两侧通过底板铰接座8活动连接设置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下方设置有限位板铰接座11,且两个相邻的限位板7之间通过推拉杆10顶部同时与其限位板铰接座11活动连接;所述推拉杆10下部通过设置升降杆9与车体1内底部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4在车体1宽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有三个,且设置在靠近车体1的两侧的底板4上设置有单侧的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设置一侧方向与车体1靠近其底板4一侧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7上前后均匀分布设置有两个限位板铰接座11;所述推拉杆10设置在两两的底板4之间,且其数量与限位板铰接座11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座2高度高于底板升降装置3最低高度,且低于底板升降装置3最高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升降装置3最高高度高于设置在车体1两侧车门底边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运送至车厢内部的物流货物进行快速摆放聚集;同时通过设置可以翻转的限位板,对车厢内部货物位置和多少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帮助货物快速运送至有空位的轨道上去;最后还能通过调整底板升降装置,便于进出货物时底板与车门不同相对高度的位置调整,避免了货物底边发生碰撞和卡位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08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