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X射线双光源异物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8725.7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7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祥;王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伏特曼光电(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G01V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线 光源 异物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X射线双光源异物检测装置,包括产品传输机构和图像检测机构;所述产品传输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水平设置有传送带;所述图像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箱,所述传送带穿过所述检测箱,所述检测箱内设置有两个X射线发生器,两个所述X射线发生器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同侧,两个所述X射线发射器的发射端均水平设置,两个所述X射线发生器的发射方向互相垂直,两个所述X射线发生器与所述传送带的传动方向分别呈45°和135°角,所述检测箱内还设置有两个X射线采集器,两个所述X射线采集器均正对所述X射线发生器的发射端设置,所述X射线采集器与显示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检测盲区小、结果准确、操作简单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觉检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X射线双光源异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瓶装主要用于对液体产品进行包装,包装完成后除了容量、质量的检测外,还需要对其进行义务检测,避免在灌装过程中将异物进行瓶装,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肉眼识别,但是瓶装的种类太多,除了透明瓶装外还有带颜色的瓶装以及金属瓶装等,这些都无法通过肉眼来识别,另外,肉眼的识别能力有限,且容易疲劳而引起误差。
X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现阶段产用于安检、病情诊断等,由于其具有穿透性,在现在产品的视觉检测上,经常采用X射线作为检测的介质,但是,在进行检测时,X射线通过一定角度照射产品,得到的呈像会存在盲区,例如薄片异物与照射方向平行或角度较小,在呈像中很难识别,且现阶段的识别系统无法对盲区的异物进行识别报警,任然存在着较大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X射线双光源异物检测装置,具有可以更高效率的进行检测、检测盲区小、结果准确、操作简单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X射线双光源异物检测装置,包括产品传输机构和图像检测机构;所述产品传输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水平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动力输入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图像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箱,所述传送带穿过所述检测箱,所述检测箱上设置有供所述传送带和产品通过的开口,所述检测箱内设置有两个X射线发生器,两个所述X射线发生器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同侧,两个所述X射线发射器的发射端均水平设置,两个所述X射线发生器的发射方向互相垂直,两个所述X射线发生器与所述传送带的传动方向分别呈45°和135°角,所述检测箱内还设置有两个X射线采集器,两个所述X射线采集器均正对所述X射线发生器的发射端设置,两个所述X射线采集器设置在所述传送带远离所述X射线发射器的一端,所述X射线采集器与显示器电性连接。
在使用时,将待检测的产品放置在传送带上,动力输入机构带动传送带水平运动,从而将产品水平送至检测箱内,进入检测箱后,依次通过图像检测机构的检测范围,在进行检测时,X射线发生器发射X射线,当产品进入X射线的辐射范围后,X射线发生器发出的X射线穿过产品,并在对应的X射线采集器上进行图像采集,并传递至显示器。
在此过程中,由于产品和罐装瓶的介质不同,因此X射线穿过不同介质的能量损耗不同,在X射线采集器上形成的图像黑白程度也不一致,当产品中存在异物时,异物与产品的介质不同,因此可以在图像中得到异物的呈现,两个X 射线发生器的发射端互相垂直,对同一产品进行检测时能够无死角的检测,避免产生盲区,得到最大的采集量,两者互相垂直,能相比于其他的位置关系而言,在同向性上保持了最小,因此互相之间影响最少,能够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两个X射线发生器分别于传送带呈45°和135°角,可以保障两个X射线发生器对产品进行检测时,产品位于检测箱中部,避免检测箱侧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本实用新型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检测盲区,避免单光源的检测遗漏,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伏特曼光电(中山)有限公司,未经伏特曼光电(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8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碳化煤制活性炭连续化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手工拼焊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