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线缆自动搬运注塑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2645.0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3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雷子明;邵春霞;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街道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线缆 自动 搬运 注塑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一种连接线缆自动搬运注塑设备,包括:多个线缆治具,设置为固定未加工线缆以协助线缆实现移动加工注塑的固定工具;治具上下料平台,包括用于运输未加工线缆的线缆治具且设有上料位的上料平台、用于运输已加工线缆后的线缆治具且设有下料位的下料平台;多个注塑机,注塑机依次对未加工的线缆治具进行加工注塑;注塑机设有可移动带动线缆治具进出注塑机内的治具进出沉降组件,治具进出沉降组件顶部设有用于放置线缆治具的下模具;搬运机器人,活动于治具上下料平台与注塑机的各工位之间以搬运取放线缆治具。本申请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采用机器人自动上下料工作站搭配多台注塑机,实现线材内外模注塑及装配,极大提高了线材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注塑成型方面的技术领域,特别是适用于USB线、HDMI线等内外模注塑成型加工的自动搬运注塑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线缆注塑主要由人工将多条线缆插入模棒内,然后将模棒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塑机压合完成一次注塑。一条线材有公头和母头两端,每一端包括内模和外模两次注塑,所以一条线缆需由人工在四台注塑机内注塑四次才能完成。所以目前线缆的注塑需要人工反复将线缆插进模棒,然后将模棒放入注塑机模具内注塑,注塑后将线缆取出,需重复四次插线和拆线动作,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人手伸入注塑机内危险性很高。由于现有的线缆注塑成型生产过程具有传统的滞后性,随着时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逐渐从收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已经开始了以机械生产来代替收工劳动,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体力劳动。由此,设计了一种连接线缆自动搬运注塑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线缆自动搬运注塑设备,通过对现有人工操作的线材成型操作方式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替代传统人工的重复操作,本设备的布局为机器人自动上下料工作站搭配多台注塑机,实现线材的内外模注塑及装配,极大提高了线材注塑生产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连接线缆自动搬运注塑设备,包括:
多个线缆治具,其设置为固定未加工线缆以协助线缆实现移动加工注塑作业的固定工具;
治具上下料平台,其包括用于运输未加工线缆的所述线缆治具且设有上料位的上料平台、用于运输已加工线缆后的所述线缆治具且设有下料位的下料平台;
多个注塑机,所述注塑机呈序列状依次排列,依次对未加工的线缆治具进行加工注塑;每一所述注塑机上部均设有随注塑导柱进行升降压合注塑的上模具,所述注塑机设有可移动带动所述线缆治具进出所述注塑机内的治具进出沉降组件,所述治具进出沉降组件顶部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线缆治具的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与所述上模具设置相匹配压合注塑;
搬运机器人,其活动于所述治具上下料平台与所述注塑机的各工位之间通过机器人夹爪以搬运取放所述线缆治具。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缆治具两侧设有提供安装条件且相平行的两模棒固定板,所述模棒固定板两端设有用于固定线缆两端金属插头的模棒,所述模棒固定板中间设有用于固定线缆方向以防止线缆松动且平行于所述模棒的两线夹,所述线夹对应所述模棒设置以实现线缆水平固定于所述线缆治具上,所述两线夹中间下端设有可卷绕收纳线缆的一收线部,所述收线部设有若干线槽,所述收线部上端设有安装于所述模棒固定板上用于盖紧线缆以防止线缆从所述线夹和所述线槽内跳起的一盖板。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进出沉降组件包括设置在后端底部的组件底板,组件底板两侧连接有浮动导柱,所述浮动导柱上端连接一沉降大板,所述沉降大板与所述组件底板之间设有若干缓冲弹簧,所述沉降大板顶面两侧均设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之间设有穿设于所述沉降大板且间隔并列的两承压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26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