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除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42826.0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4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冯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奥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C02F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除藻装置,包括漂浮体,所述漂浮体底部通过固定杆与保护罩连接,保护罩内设有超声波除藻仪本体,漂浮体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旋转轴。本实用新型启动水泵,水体内的水通过进水管、伸缩软管进入喷水管内,然后通过喷头喷洒出,水喷洒出后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然后再进入水体内,提高水体溶解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除藻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中的水藻不单能导致水体腥臭和发绿发黑,更严重的是可以产生藻毒素,包括生物肽(肝毒素)、生物碱(神经毒素)和脂多糖(皮炎毒素)等。这种急性毒素可使饮用此水的陆生动物中毒死亡,其慢性毒素则以微囊藻毒素为代表,可经口、皮肤或随水气挥发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藻毒素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而且藻毒素易溶与水,耐热性强,自然降解过程十分缓慢,常规的方法很难完全消除水体中的藻毒素;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死亡。
水藻能够将水面遮盖,限制水体与氧气接触,降低溶解氧,同时死亡水藻沉到水底,加快氧气消耗,从而提高鱼虾水产品死亡率,现有除藻装置可在水上自由除藻,打破了传统人工固定除藻方式,但该除藻方式不具有增氧功能,不能提高水体的溶解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除藻装置。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除藻装置,包括漂浮体,所述漂浮体底部通过固定杆与保护罩连接,保护罩内设有超声波除藻仪本体,漂浮体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穿过漂浮体于漂浮体外部连接有螺旋桨;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水泵,水泵一端与进水管连通,进水管穿过漂浮体于漂浮体底部设置,水泵另一端与伸缩软管一端连接;
所述漂浮体上部设有安装套筒,安装套筒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将安装套筒依次隔成第一安装腔、升降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均设有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套设有螺纹块,螺纹块与通柱连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底部均设有通槽,通柱穿过通槽与喷水管固定连接,喷水管穿过安装套筒设置;
所述通槽上方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开设有滑槽,滑槽与滑块连接,滑块与移动柱连接,两个移动柱共同与喷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喷水管底端与伸缩软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喷水管顶部沿喷水管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喷水孔,喷水孔上设有喷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漂浮体底部还通过两个平衡杆与保护罩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进水管底端于漂浮体上设有过滤罩,过滤罩上设有过滤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螺纹杆顶端与漂浮体内顶部通过轴承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滑块上部通过缓冲弹簧与滑槽底部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启动水泵,水体内的水通过进水管、伸缩软管进入喷水管内,然后通过喷头喷洒出,水喷洒出后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然后再进入水体内,提高水体溶解氧,启动第二驱动电机,螺纹杆转动,螺纹杆顶端与漂浮体内顶部通过轴承座连接,继而螺纹块可在螺纹杆移动,通过控制第二驱动电机正反转,实现螺纹块上下移动,继而通柱在通槽内上下移动,带动喷水管上下移动,继而喷水管喷洒水的范围会从小到大,然后从大到小的变化,从而喷洒范围不断变化,继而水体溶解氧增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奥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奥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42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手持振荡器
- 下一篇:一种桩板肋复合式排导槽结构